31岁家庭主妇患上肺癌,平时爱吃的两样东西,或是“罪魁祸首”

2024年02月11日14:25:05 健康 1399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春节过后,家庭医生刘勇像往年一样上门进行例行检查。

今年的主角是一位31岁的家庭主妇,周莉

医生的到来,通常是家庭温馨的一部分,但今年略有不同。

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刘勇发现周莉有一些健康隐患,建议她去医院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31岁家庭主妇患上肺癌,平时爱吃的两样东西,或是“罪魁祸首” - 天天要闻

在医院,周莉被诊断出患有初期肺癌。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她自认为生活习惯还算健康。

医生询问她的饮食习惯时,周莉坦言她有两个“小习惯”:每天必喝的珍珠奶茶和不可或缺的烤地瓜。这两样食物,乍一听似乎并不伤身,但医生却不这么认为。

医生解释说,珍珠奶茶中的糖分极高,而且珍珠是由木薯淀粉制成,营养价值低,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身体内环境改变,增加患癌风险。

31岁家庭主妇患上肺癌,平时爱吃的两样东西,或是“罪魁祸首” - 天天要闻

至于烤地瓜,虽然地瓜本身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但在烤制过程中,高温可能会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被证实在动物实验中具有致癌性。

刘勇还特别提到了一个研究,该研究调查了过去十年中,日常饮食习惯与肺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经常摄入高糖、高脂肪以及经过高温烹饪的食物的人,其患肺癌的风险相较于其他人群有显著提高。这些数据强调了健康饮食在预防肺癌中的重要性。

31岁家庭主妇患上肺癌,平时爱吃的两样东西,或是“罪魁祸首” - 天天要闻

周莉听后深受触动,她意识到平日里看似无害的小习惯,竟然可能是她患病的隐患。她决定彻底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健康为先。

刘勇还分享了其他患者的故事,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他提到了一个患有糖尿病史的中年男性,通过调整饮食,不仅控制了血糖,还有效降低了患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

这些故事进一步证明了改变饮食习惯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31岁家庭主妇患上肺癌,平时爱吃的两样东西,或是“罪魁祸首” - 天天要闻

现在,让我们来探讨一个看似与文章主题无关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在知道某些食物对健康不利后,还是难以抵制它们的诱惑?

这个问题实际上与本文紧密相关。人们之所以难以抵制不健康食物的诱惑,部分原因在于这些食物能够快速激发人的味觉,给予即时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尤其是在面对压力或情绪低落时。

另外,不健康食品通常包装吸引,广告宣传无处不在,这使得人们在选择食物时,往往受到外界影响,忽视了食物本身对健康的影响。

31岁家庭主妇患上肺癌,平时爱吃的两样东西,或是“罪魁祸首” - 天天要闻

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从提高个人的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入手,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减少不健康食品的广告宣传,提供更多健康、营养的食品选择,从而帮助人们建立起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马德兴:丁旋腰椎四根骨头骨折,代陈颖半月板受伤 - 天天要闻

马德兴:丁旋腰椎四根骨头骨折,代陈颖半月板受伤

5月25日,足球记者马德兴介绍了武汉江大女足在今年的一些困难情况,并认为,这个女足亚冠冠军对目前正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中国女足而言,这无疑是输入了一针强心剂,更显得弥足珍贵。马德兴:从2024年开始,武汉江大女足的整体实力就因为足协推出的女足俱乐部“投入帽(即年度总投入不得超过3000万元)”“工资帽(含奖...
它的维生素C含量是蓝莓的4倍! - 天天要闻

它的维生素C含量是蓝莓的4倍!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又到了吃桑葚的时候,紫黑透亮的小果子,酸甜可口、丰满多汁。桑葚的吃法颇多,可洗干净后直接生吃,还能榨汁、配酸奶、泡酒……特别百搭。桑葚的营养 膳食纤维桑葚的膳食纤维含量在水果中属于优秀水平,其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达
我国8成胃癌与该风险相关,分子医学中心携手体检机构破解“三高一低”难题 - 天天要闻

我国8成胃癌与该风险相关,分子医学中心携手体检机构破解“三高一低”难题

幽门螺杆菌(Hp),被称为藏在胃里的“隐形杀手”。它是一种寄生于胃黏膜的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0%至60%,且呈现高致病率、高耐药率和低根除率的“三高一低”特征。传统经验性治疗方案因缺乏针对性,易导致治疗失败、药物副作用叠加及耐药性...
顾玉东,因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 天天要闻

顾玉东,因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5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著名医学家、教育家顾玉东院士逝世,享年87岁。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中国手外科、显微外科、肢体功能修复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国家卫生...
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放疗”,就敬而远之?关于放疗的二三事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很多人一听到“放疗”,就敬而远之?关于放疗的二三事

“啊?你说要做放疗?是不是已经很严重了?”“放疗不是会把人烧坏吗?”“听说放疗掉头发、呕吐、整个人都废了……”在门诊听到“放疗”这两个字,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问“它能不能治好我”,而是“我还能不能撑得住”。眼神里的恐惧,几乎能把诊室空气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