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大学生晓晓(化名)在跨年夜的繁忙行程中,因为人流密集“憋尿”达数小时,直到凌晨3点回到家,终于“释放”的晓晓却发现,小便不顺畅,感觉尿不完,刚站起来又想尿,并伴随下腹坠痛,尿液的颜色也成了粉红色。第2天下午,症状持续没有缓解的晓晓来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被诊断为尿路感染。长时间憋尿还导致其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所以会感觉到排尿困难。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大医生的关注,提醒大家憋尿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有尿意要及时去排泄,以免损害健康。
憋尿,在医学上称为“强制性尿潴留”。当膀胱积累接近200mL尿液时,开始有尿意感;当尿液接近400mL时,就有了很强的上厕所的冲动,憋尿就开始了。继续憋,尿液达到500~600mL,控制排尿的肌肉膨胀而松弛。此时,你觉得还可以继续憋,直到膀胱里的尿液达到警戒值:最多800偶尔憋尿无伤大雅,但是,频繁这么做可能会给健康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伤害。,这时的你就要“倾泻而出”了。
偶尔憋尿无伤大雅,但是,频繁这么做可能会给健康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伤害。以下为憋尿带来的七大伤害:
1.尿路感染: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细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2.膀胱炎:长时间憋尿可能导致膀胱壁的肌肉疲劳和收缩功能下降,从而引发膀胱炎。
3.肾脏问题:憋尿可能导致尿液逆流到肾脏,引起肾脏感染和炎症,甚至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
4.前列腺炎:男性长时间憋尿可能增加前列腺炎的风险,因为憋尿会使前列腺处于充血状态,容易受到感染。
5.尿失禁:长期憋尿可能导致膀胱肌肉失去弹性,无法正常控制排尿,增加尿失禁的风险。
6.膀胱结石:憋尿会使尿液中的矿物质和盐分沉积,形成膀胱结石。
7.心血管问题:憋尿时,身体会释放应激激素,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长期憋尿可能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专科医生建议,如果长期憋尿导致不适症状,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
1.尽快排尿:一旦有机会,尽快去厕所排尿,释放膀胱内积聚的尿液。
2.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定期清洗,避免细菌感染。
4.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在下腹部,可以缓解膀胱的紧张和不适感。
5.放松身心:尝试进行深呼吸、冥想或放松练习,有助于减轻身体和心理的紧张情绪。
6.药物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医生,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
7.避免憋尿:养成定期排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以保护膀胱和泌尿系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