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口外卖都在损害大脑!微塑料或诱发帕金森

2023年12月11日21:43:16 健康 1780

受访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徐欣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

少点外卖吧!当心微塑料风险!近日,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前沿》上刊登最新研究,揭露了微塑料的一大新罪证——“纳米塑料”能进入大脑,与神经元中的蛋白纤维发生作用,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微塑料可入侵大脑

从塑料袋到奶茶瓶,从食品包装到衣物纤维,塑料的身影无处不在。近年来,微塑料的存在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它可以进入环境中的水体、土壤和空气中,并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每一口外卖都在损害大脑!微塑料或诱发帕金森 - 天天要闻

微塑料,是指直径<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纳米塑料更小,直径<1微米,可直接穿透细胞膜杜克大学的这项研究显示,纳米塑料会入侵大脑,在神经元中与α-突触核蛋白相互作用,促进其蛋白原纤维形成和复制;纳米塑料还会引起溶酶体损伤,从而减缓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这一过程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表明微塑料或增加帕金森风险。

“微塑料也是一种环境毒性。”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欣表示,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具体发病原因并不清晰,但目前研究发现,除了家族遗传、吸烟、年龄、脑外伤等因素外,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职业、环境污染等因素也是导致帕金森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家庭装修、通风不畅,经常接触农药、汽油、有机氯杀虫剂,或者由于所食用的饮食当中含有这些物质等,都有可能诱发疾病。

近年来,诸多研究都发现了微塑料的神经毒性。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黄振烈教授团队发现,单细胞核转录组学揭示纳米塑料颗粒对小鼠的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2023年,《纳米材料》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微塑料颗粒在被小鼠摄入体内后,仅2小时即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可能增加炎症、神经紊乱,甚至增加患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外卖”成体内微塑料主要来源

徐欣介绍,一般来说,化学品进入人体的途径,分为经口摄入、经呼吸摄入和皮肤吸收。对微塑料来说,通过皮肤吸收比较困难,都不及直接“入口”的累积总量大。这也意味着,我们每天都在摄入“微塑料”或“纳米塑料”,因为许多塑料制品都会与食物接触,如外卖包装盒、食品包装袋、饮料瓶等。

“外卖不仅重油重盐重调味,还往往含有更高的饱和脂肪酸、钠,更低的钙、铁、膳食纤维等,堪称健康的慢性杀手。”徐欣指出,外卖就是一大“微塑料”来源,一次性纸杯、塑料餐盒、塑料碗勺、包装袋、瓶装水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塑料制品”。《外卖业包装塑料环境影响及回收循环研究报告(2021)》显示,自2015年起,我国外卖行业出现爆发性增长,外卖订单量和塑料包装消耗量都增长了10倍。可以说,我国至少有一半网友在吃外卖。

美国关于“外卖”微塑料相关危害的研究非常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瓶装水。《先进研究杂志》刊登研究发现,经常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者,其粪便中的微塑料更多。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只喝瓶装水的美国人每年要吃进10万个微塑料颗粒。换算成重量,每人每周大约吃掉一张银行卡重量的微塑料。

咖啡茶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发现,在普通的外带咖啡中放一杯100℃的水,静置20分钟后,平均每升水中竟然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

加热盛装。美国米尔肯公共卫生研究学院称,很多食物,尤其是谷物和肉类,在加热和盛装过程中,会造成塑料容器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一种增塑剂)溶出,危害人体内分泌系统

少点一份外卖,减少微塑料侵害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徐欣说,我国目前约有300万帕金森病人,虽然患病人群以65岁以上老年人为主,但近年来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与遗传、环境毒素、压力应激等多因素有关。

徐欣提醒,“年轻人是受微塑料危害最大的群体。”某外卖平台统计显示,超过八成订单都来自20到34岁用户。即便外卖安全和营养有保证,一次性餐盒中的有害成分仍是一大问题,如果配送时间长或使用劣质餐盒,安全隐患更高。微塑料一旦进入人体,很难自然代谢排出。对付微塑料的方法,关键在于预防。她建议,外卖商家要合理使用塑料制品,尽量不滥用塑料包装袋、外卖盒、一次性的水杯和吸管等,尽可能选择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等。

作为消费者,徐欣建议要从我做起,预防微塑料“入口”:

1. 少点外卖。不点或少点外卖,鼓励回家吃饭,或直接去餐厅就餐。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果一定要用,尽量选择可降解塑料制品。

2.自带水杯,少喝瓶装水。研究发现,塑料瓶装水中的微塑料含量,是自来水中微塑料含量的2倍。如果所在地的水源还算干净或硬度低,建议喝自来水或凉白开比较好。

3.不用塑料袋/盒加热食物。很多人为了方便,喜欢直接套着塑料袋吃东西,或加热食物,但塑料受热后更容易将微塑料颗粒渗入食物中。

4.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经过层层包装,受微塑料污染的风险更高。罐装食品内部一般都涂有双酚A,微塑料难免会降解在食物里。▲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可降46%胃癌风险,医生:别错失肿瘤干预时机 - 天天要闻

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可降46%胃癌风险,医生:别错失肿瘤干预时机

为响应全国“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号召,提升市民早筛意识,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团队走进静安区江宁路长者照护之家,举办“胃肠道精查,早癌早发现”专题健康讲座。活动中,中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周敬结合临床案例为居民讲解胃癌及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早期症状及防治策略。周敬特别强调,幽门螺杆菌感...
马德兴:丁旋腰椎四根骨头骨折,代陈颖半月板受伤 - 天天要闻

马德兴:丁旋腰椎四根骨头骨折,代陈颖半月板受伤

5月25日,足球记者马德兴介绍了武汉江大女足在今年的一些困难情况,并认为,这个女足亚冠冠军对目前正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中国女足而言,这无疑是输入了一针强心剂,更显得弥足珍贵。马德兴:从2024年开始,武汉江大女足的整体实力就因为足协推出的女足俱乐部“投入帽(即年度总投入不得超过3000万元)”“工资帽(含奖...
它的维生素C含量是蓝莓的4倍! - 天天要闻

它的维生素C含量是蓝莓的4倍!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又到了吃桑葚的时候,紫黑透亮的小果子,酸甜可口、丰满多汁。桑葚的吃法颇多,可洗干净后直接生吃,还能榨汁、配酸奶、泡酒……特别百搭。桑葚的营养 膳食纤维桑葚的膳食纤维含量在水果中属于优秀水平,其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达
我国8成胃癌与该风险相关,分子医学中心携手体检机构破解“三高一低”难题 - 天天要闻

我国8成胃癌与该风险相关,分子医学中心携手体检机构破解“三高一低”难题

幽门螺杆菌(Hp),被称为藏在胃里的“隐形杀手”。它是一种寄生于胃黏膜的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0%至60%,且呈现高致病率、高耐药率和低根除率的“三高一低”特征。传统经验性治疗方案因缺乏针对性,易导致治疗失败、药物副作用叠加及耐药性...
顾玉东,因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 天天要闻

顾玉东,因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5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讣告,著名医学家、教育家顾玉东院士逝世,享年87岁。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医学家、教育家,中国手外科、显微外科、肢体功能修复重建外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国家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