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一直在研究张仲景的药对使用情况,但有些地方感到困惑。” 小王开门见山地说。
谢老师点点头,示意小王继续。
药对学在中医非常重要
谢老师微笑着说:"药对学在中医非常重要,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习业第一》中指出,要成为一名大医,必须熟悉《素问》、《本草》和《药对》等经典。这里将《本草》、《药对》、《经方》等等等量齐观,足见药对学是本草学与经方学之间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
小王点点头,示意他理解了这个概念。
“药对学包括药对配伍、药对成方与药对组拆三大内容,” 谢老师继续解释,“药对配伍是根据中药‘七情’理论来研究药对配伍规律的学问。运用药对方来拆析、分解前人复方。”
谢老师接着又说:“药对成方是发掘前人以二味药所组成的方子及相对应的证候、用法等治疗经验的学问。药对组拆是药对拆解学与药对组合学的总称。我们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在临床上运用药对自行组方的学问。因为药对成方是只可增不可减的单位方,它反映了相对应的基因证候。所以中医复方之研究必须以药对成方为基础,按照中医理论思维来研究方证对应的组合规律,才是有效可行的途径。”
小王记录着,谢老师继续解释,“这些方子反映了前人的治疗经验,包括对应的证候、用法等。通过研究这些方子,我们可以了解中药的应用历史和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药对学不仅对药物的研究重要,还影响到临床实践,” 谢老师补充道,“在临床上,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药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搭配药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只有深入研究药对学,才能在临床上运用自如,提高治疗的效果。”
张仲景的药对使用
小王接着说:“谢老师,我读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但有时候觉得张仲景的药对使用方法似乎很严谨,我怎么能明白这其中的内涵呢?”
谢老师微微一笑,开始解释:"小王,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张仲景的药对使用方法的确严谨,但也充满了智慧。如桂枝甘草汤是辛甘化阳之方,治阳虚之心下悸;而芍药甘草汤则是酸甘化阴之方,治阴虚之脚挛急。两药对方仅是一味之变,方义便大相径庭。若将两药对相合,再加姜枣这一药对,就成为调和营卫、燮理阴阳的桂枝汤了。"
小王心中豁然开朗,他感到自己受益匪浅。
谢老师接着又说:"再如枳实芍药散是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的气滞血瘀证,而枳术汤则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的气滞饮痞证。这也是一味之异,却映射了气血与气水两种不同的病机!"
小王点点头,继续记录着老师的话。
老师接着说:"张仲景更严密之处就是,即使药对相同,若是剂量、剂型不同,或者在药材上取生、取干、取汁的不同,仲景就给予不同的方名以示区别。"
小王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谢老师接着又说:"如姜与夏这一药对:小半夏汤以‘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生姜半夏汤以‘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半夏干姜散以‘半夏干姜等分’杵为散剂。三张药对方都各有其适应证。这些奥秘之处,临证若不细心体味是难以知晓的。"
小王仔细思考着,他渐渐明白了中医的深奥之处。
"老师,您真是太有见识了。我会好好消化这些知识,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 小王激动地说道。
谢老师微笑着拍了拍小王的肩膀,鼓励道:"小王,你是一个聪明而努力的学生,我相信你将来会成为一位出色的中医师。记住,中医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艺术,不断钻研,不断实践,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
小王感激地点头,心中充满了信心。他决心继续努力学习,探索中医的奥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这个安静的中医馆里,知识的火花在师徒之间闪烁,传承着中医千年的智慧。谢老师和小王,一个是传统的守护者,一个是年轻的接班人,共同谱写着中医的未来。这是一段关于知识传承与成长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故事。
张仲景的主要药对方剂
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麻黄汤、干姜附子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桔梗汤、赤石脂禹余粮汤、瓜蒂散、半夏麻黄丸、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小半夏汤、大黄甘草汤、枳术汤、泽泻汤、枳实芍药散、橘皮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百合滑石散、蒲灰散、葶苈大枣泻肺汤、赤小豆当归散、栝楼牡蛎散、猪膏发煎、硝石矾石散、薏苡附子散、葵子茯苓散、蜘蛛散、大乌头煎(矾石丸、头风摩散、紫参汤、麻黄醇酒汤、红蓝花酒、外台走马汤、小儿疳虫蚀齿方)。
- 太阳病证是外感伤寒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候。太阳主一身之表,为人体的藩篱,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奋起抗邪,因此首先表现出太阳病证。
- 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特点是阳热炽盛,性质属里实热证,为正邪剧争,邪从热化的极期阶段。
- 少阳病证指邪犯少阳胆腑,正邪交争,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又称半表半里证。
- 太阴病证指脾阳虚衰,邪从寒化,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 少阴病证是对外感病后期阶段出现的全身性阴阳衰惫所表现证候的概括。少阴经属心肾,为水火之脏,人身之根本。病至少阴,已属伤寒病的危重阶段。由于人体阴阳有偏盛偏衰的不同,病邪从阴化寒则为少阴寒化证,从阳化热则为少阴热化证。
- 厥阴病证指伤寒病发展传变到较后阶段,邪入厥阴,表现为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