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11岁女孩腹痛持续一年多
住院检查发现病因不是胃病
竟是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蛲虫
怎么被感染的?
感染后有哪些典型症状?
如何预防寄生虫?
一起来听听医生的建议
今年11岁的小蕾(化名)近日因为腹痛住院检查,却意外在体内发现了一位“寄居客”——蛲虫。
医生提醒,蛲虫属于肠道寄生虫,如果平时没做好个人卫生,就很有可能被感染,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11岁女孩肚子里出现寄生虫
算起来,小蕾的腹痛情况,断断续续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因为平时她不爱吃饭,家人总以为是胃病导致的肚子痛,平时偶尔让她吃点胃药。直到最近,小蕾腹痛的情况反复加剧,还经常拉肚子,妈妈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于是赶紧带她到医院就诊。

小蕾的大肠部位有一条长约1厘米的蛲虫
视频中清晰可见虫子在肠黏膜间隙蠕动
通过胃肠镜检查,医生意外发现,小蕾的大肠部位有一条长约1厘米的虫子,虫子看起来十分活泼,时不时在肠黏膜间隙蠕动几下。这可把小蕾的家长吓坏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根据小蕾的检查报告,再结合她最近的表现,医生初步推断,肚子里这条虫子,应该是一种名叫“蛲虫”的寄生虫。
“听家长说,孩子平时有啃食指甲的习惯,再加上她喜欢小动物,经常把家里养的小乌龟和小白兔拿到手里玩,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寄生虫感染风险。”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儿内科副主任吕青青回忆,“根据孩子的自述,她说自己有时候还会觉得屁股周围痒痒的,忍不住要用手去抓一抓,而这也是蛲虫病的一大典型症状。”
屁股痒
跟蛲虫有什么关系?
听听医生怎么说
吕青青告诉记者,蛲虫是一种肠道寄生虫,通常在人体内的肠道生活,靠吸收肠道里的营养为生。每当到了晚上,蛲虫往往会从肛门爬出,或活动或产卵,从而刺激肛门引起瘙痒。这也是为什么患蛲虫病的人,通常会感到屁股痒痒的,还会在肛周附近看到一颗颗小小的白色虫卵。
蛲虫病与个人卫生习惯好坏有关
确定了这位“寄居客”的身份,接下来就是驱虫治疗了。医生当即给小蕾开了几副口服驱虫药,并叮嘱她,只要按时服药、平时注意卫生,再加上定期复查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为什么蛲虫会“盯上”
年仅11岁的小姑娘
医生说患病不分人群
成人和孩子都有感染的风险
吕青青告诉记者,蛲虫病目前在世界各地都普遍流行,患病不分人群,但孩子的发病率较高,原因和蛔虫病一样,都是因为孩子缺乏一定的卫生习惯。
“蛲虫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个人卫生习惯没做好就很可能被传染。”吕青青说,得了蛲虫病以后,夜间肛门口会出现瘙痒症状,进而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失眠等。当出现异位寄生的情况,也就是蛲虫爬到阑尾部或尿道、阴道时,还会引发阑尾炎、尿道炎和阴道炎等。如果孩子有以上症状,最好尽快去医院看看,通过化验检查确定是否感染蛲虫。
蛲虫的传染途径是经口传播。换句话说,群居的环境更容易引起感染。“一大家子群居生活,或者孩子在幼儿园集体生活时,家长和学校管理者一定要注意环境的卫生、整洁。”吕青青说,尤其是幼儿园里小孩多,当虫卵粘在手上时,如果没有彻底清洗双手的话,就会通过孩子之间的互动,随手沾到别的地方,从而引起更多人的感染。
“不同的肠道寄生虫病,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是口服驱虫药,达到杀死虫卵的目的,但也没有必要定期给孩子使用驱虫药。”吕青青提醒道。
讲究卫生,让虫卵“无空可钻”
预防感染,最好方式是讲究卫生
“老师、家长要做好对孩子的卫生教育工作,督促他们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修指甲,纠正啃指甲的坏习惯。”吕青青说,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平时家里、学校的环境卫生最好也要定期打扫,衣服、被褥勤晾晒,保证孩子平时会用到的食具、玩具的清洁和卫生。
在预防蛲虫的感染上,由于孩子的自身卫生意识不强,因此,出现反复蛲虫感染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转自台州晚报
来源: 浙江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