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部《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发布,诊治要点速览

2022年10月09日02:16:48 健康 1091
重磅!首部《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发布,诊治要点速览 - 天天要闻

丛集性头痛由于其发作时疼痛程度重,易导致失能,且我国目前诊断正确率低、治

疗欠规范。为提高我国丛集性头痛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使更多丛集性头痛病人获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委会对近年来国内外丛集性头痛临床实践及高质量文献证据进行评估,针对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快来一起学习吧

~

发病机制

CH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主要缘于三叉神经血管通路、三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下丘脑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步异常活动。

临床特征

CH主要分为发作性CH(eCH)与慢性CH(cCH)。

(一)时间特点

CH发作常有一定的季节节律性,具体表现为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生,如春秋季多发、冬季少发。同时,CH发作具有昼夜节律性特点,多数患者的每天头痛发作时间相对固定,故有“闹钟性头痛”之称。

(二)发作特点

1.诱因

在丛集期内,饮酒、天气变化、气味刺激、情绪因素、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药物(组胺硝酸甘油)等均可诱发发作,其中最常见的诱因是饮酒、天气变化及睡眠不足。

2.发作前(前驱)症状

CH发作前10~20分钟可出现头痛侧的不适症状、颅脑自主神经症状等前驱症状(最常见为头面部不适、颈部僵硬感、焦虑、情绪低落、畏光等)。

3.先兆症状

先兆症状偶可见于CH,其中视觉先兆是CH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

4.头痛特点

CH表现为发作性单侧的眼眶、眶上和/或颞部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时可波及前额、顶、枕或面部,多表现为锐痛、搏动样痛、挤压痛或炸裂痛,可突发突止。

头痛部位始终固定于一侧是其重要特征(亚洲人群出现右侧疼痛频率较高),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丛集期之间或同一个丛集期内头痛侧别的转换。

头痛时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症状是CH的重要特征,超过90%的CH患者至少伴有下述症状之一: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浮肿、上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出汗及潮红等。

(三)共病

CH患者常伴有抑郁、睡眠障碍等脑功能障碍性疾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ICHD-3中CH的诊断标准如下:

1.符合2~4发作5次以上;

2.发生于单侧眼眶、眶上和/或颞部的重度或极重度的疼痛,若不治疗疼痛持续15~180分钟;

3.头痛发作时至少符合下列2项中的1项:

(1)至少伴随以下症状或体征(和头痛同侧)中的1项:①结膜充血和/或流泪;②鼻塞和/或流涕;③眼睑水肿;④前额和面部出汗;⑤瞳孔缩小和/或上睑下垂;(2)烦躁不安或躁动;

4.发作频率隔日1次至每日8次;

5.不能用ICHD-3中的其他诊断更好地解释。

➤发作性CH:丛集期持续7天~1年,头痛缓解期至少持续3个月。

诊断标准:①发作符合CH诊断标准,且在丛集期内发作;②至少2个丛集期持续7天至1年(未治疗),且头痛缓解期≥3个月。

➤慢性CH:丛集期头痛至少1年内无缓解期或缓解期小于3个月。

诊断标准:①发作符合CH诊断标准,且符合标准②;②至少1年内无缓解期或缓解期小于3个月。

(2)鉴别诊断

CH的诊断需首先排除继发性原因,并与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相鉴别,如阵发性偏侧头痛、短暂单侧神经痛样头痛发作伴结膜充血和流泪等,同时需区分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症状的偏头痛、睡眠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CH诊疗流程图见图1。

重磅!首部《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发布,诊治要点速览 - 天天要闻

图1CH诊疗流程图

1.继发性头痛:部分颅脑器质性损害表现可类似CH,单凭症状往往不能将其区分开来,需要进行综合诊断评估。

2.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CH发作时大多数伴随三叉神经自主神经症状,因此需要根据头痛相关特点与阵发性偏侧头痛、持续偏侧头痛、SUNCT等进一步鉴别,如头痛的持续时间、频率以及对吲哚美辛的治疗反应等。不同类型头痛的持续时间之间可能重叠,因此临床需要结合其他特点进行综合分析。CH与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主要临床特点见表1。

表1CH与其他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的主要临床特点

重磅!首部《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发布,诊治要点速览 - 天天要闻

3.其他原发性头痛:

(1)偏头痛:偏头痛与CH之间有时可存在一定的表型重叠,易导致误诊。若偏头痛发作呈严格单侧,或与同侧颅脑自主神经症状并存,或者丛集样头痛发作存在头痛侧别转换、出现先兆症状、伴有畏光畏声、恶心或呕吐等,均需对两者进行仔细鉴别。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更支持此头痛为偏头痛:①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头痛持续时间较长;②日常体力活动会加重头痛或因头痛而避免日常活动(临床上很多偏头痛病人于头痛发作时选择卧床而非继续活动或工作,相反CH病人于头痛发作时常常躁动不安);③疼痛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偏头痛常为中、重度疼痛,而CH常为极重度疼痛。但当存在很明显的周期规律发作时,头痛更支持为CH。

(2)睡眠性头痛:睡眠性头痛仅在睡眠时发作,多出现在凌晨1:00至3:00之间,故偶可与CH混淆。睡眠性头痛发作常较频繁,每月可达10次,持续超过3个月,常导致病人睡眠中痛醒,痛醒后头痛持续15分钟以上,可长达4小时;通常表现为轻、中度疼痛,有五分之一病人为重度头痛。其与CH的区别在于前者女性病人占优势,女性与男性比例为1.7:1;发病年龄偏大,常于50岁以后出现;疼痛多为双侧而非单侧;缺乏自主神经症状;且睡眠性头痛严格睡眠时出现,而CH白天也可发生;治疗方面,与CH相似之处在于睡眠性头痛对碳酸锂治疗亦有效,但睡眠性头痛睡前服用咖啡因、吲哚美辛和盐酸氟桂利嗪可能有效,此为与CH不同之处。

治疗

CH的治疗分为3种:急性期治疗、预防性治疗和过渡性治疗,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及神经调控技术也逐渐用于CH的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1.治疗目的:快速缓解头痛,尽早终止急性期头痛发作。

2.常用的评价治疗有效性标准:①15分钟内无痛;②30分钟内头痛程度(由中重度或极重度疼痛转化为轻度或无疼痛);③疼痛改善持续时间达60分钟;④治疗15分钟内无需再次服药。

3.急性期治疗推荐及评价(见表2)。

表2成人急性CH发作治疗推荐

重磅!首部《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发布,诊治要点速览 - 天天要闻

(二)预防性治疗

1.治疗目的:预防性治疗目的为降低丛集期内的头痛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并提高急性期治疗的疗效。

2.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指标:①丛集期内头痛发作频率降低;②头痛持续时间减少;③头痛程度减轻以及对急性治疗的反应转佳等。

3.预防性治疗指征

当CH致使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预防性治疗:①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或学业严重受损(根据患者本人判断);②丛集期内头痛发作频繁;③急性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患者无法耐受。

4.预防性治疗药物

(1)维拉帕米目前被认为是CH预防性治疗的一线治疗药物。研究表明维拉帕米360mg可有效降低每日的发作频率,最大治疗剂量为每日960mg。维拉帕米的给药时间应为既往丛集期1.5倍,用药后2~3周可达到最佳疗效。因维拉帕米引起的心脏传导阻滞发生率相对较高,治疗期间增加剂量前后应行心电图检查,服药期间应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

(2)锂盐对于维拉帕米治疗失败、不能获得维拉帕米或因为不良反应不能使用维拉帕米的病人,锂盐可作为预防性治疗二线药物。但长期使用可导致肾功能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3)褪黑素:下丘脑与CH的相关性及CH发作的昼夜节律性,均支持褪黑素治疗的可行性。

(4)其他药物:托吡酯对CH的预防性治疗证据尚不充足,仅在维拉帕米或锂盐治疗失败或无药时使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认知障碍、感觉异常、言语障碍等,肾结石病人禁用。其他药物包括华法林、二甲麦角新碱和羟丁酸钠

(三)过渡性治疗

1.过渡治疗目的及指征:由于预防性治疗药物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药物剂量才能有效发挥治疗作用,对于每日头痛频率≥2次的高频发作患者,在预防性药物开始使用或增加剂量时可使用过渡性治疗,治疗周期通常持续不超过2周。

2.过渡性治疗的有效性指标:①CH的发作频率;②头痛持续时间;③头痛程度;④发作急性期用药的次数;⑤丛集期时间。

3.过渡性治疗的药物评价及推荐(见表3)。

表3CH预防性及过渡治疗推荐

重磅!首部《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发布,诊治要点速览 - 天天要闻

(四)神经调控治疗

1.治疗目的: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CH或对常规治疗不耐受时,可使用无创或有创的神经调控治疗,以减少头痛对于患者的严重不良影响以及致残性。

2.常用的神经调控治疗方法:①蝶腭神经节射频消融术;蝶腭神经节刺激;③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④侵入性枕神经刺激;⑤下丘脑深部刺激术。

(五)新型治疗药物

相关研究表明,CGRP单克隆抗体、麦角酸二乙胺对CH的预防性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更多证据。

预后

eCH和cCH患者的长期结局有所差异。eCH与cCH之间可相互转化,eCH如控制不佳通常易转化为cCH,而cCH在规范管理下可转为预后较好的eCH。研究表明发病年龄晚、男性、病程超过20年可能为影响CH预后的关键因素。

总结

鉴于CH的高致残性及高疾病负担,需结合其病理生理学及疾病特点形成规范化诊疗体系,通过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其临床管理质量。然而,由于丛集性头痛相对少见,其临床证据仍相对缺乏或不充分,部分推荐意见的级别为弱推荐,因此临床医师在使用本指南时,需结合所在医院环境及具体的患者情况,如疾病严重程度、患者治疗意愿、患者对药物反应及病情进展等方面综合做出判断。

医脉通整理自: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CRHA,Chinese Research Hospital Association).《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9):641-653.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 天天要闻

《黄帝内经》空腹睡觉的智慧:不吃夜宵反而更健康?

现代人睡前刷手机、吃夜宵已成习惯,但2300年前的《黄帝内经》却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主张"空腹而眠"。古人这种反常识的养生法,如今被科学证实:适当饥饿感能让睡眠质量翻倍!今天我们就来破解这个"饿着睡更香"的千古谜题。 一、《黄帝内经》到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 天天要闻

刚睡醒还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早早爬上床,一觉睡到自然醒,可起床后还是感觉浑身疲惫,就像没睡过一样。这是咋回事呢?今天咱就来唠唠,为啥刚睡醒身体却还是很累。 在古代,人们就很重视睡眠,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起居有常”,强调了合理作息对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 天天要闻

带状疱疹引发“世界第一痛”,甘肃老人坐飞机来汉接受微创除痛

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钟亚春76岁的吴奶奶近日从甘肃兰州坐飞机来到湖北武汉,接受“世界第一痛”即三叉神经痛的治疗。5月6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疼痛科病房内,老人术后疼痛大为缓解,即将出院的她拉着医护的手道别。老人拉着医护的手表示感谢 通讯员 代雨朦 摄吴奶奶家住甘肃省兰州市,育有一儿三女。20多天前,其...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 天天要闻

手脚一旦出现这4种异常,很可能是血管堵了,尽早检查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忽视了生活习惯对血管的毁灭性伤害,不知不觉中,血管就悄悄“报废”了。那么,哪些习惯会加速血管的“报废”?出现哪些异常,意味着血管堵了?一起来看 年轻人常做的3件事正加速血管报废 ■高糖饮食每天奶茶甜点不离口,熬夜还要吃夜宵,这些习惯会不断腐蚀血管内皮,让血管壁“坑坑洼洼”。■高...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 天天要闻

《中国医药指南》:深表歉意,辞退涉事编辑

【来源:新闻晨报】此前被媒体报道的 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出现“男性病例”一事中 ,其中两篇涉及文献均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如宫颈癌、高危产妇等论文中出现多个男性病例。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 天天要闻

立夏后,每天中午做一件事就能“养心”

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代谢变快,负担加重的心脏更需要保护。中医五行学说里,夏季对应“火”,而人体五脏的心也属“火”,因此,传统医学提倡夏季“养心”,方法之一就是每天午睡。《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立夏要“养心”的原因,并推荐几个日常方法。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姚斌彬立夏起,为什么要“养心...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 天天要闻

24款!4月首家过评品种大盘点

医药圈的4月,迎来一波首家过评药品的“小高潮”,这些药品不仅突破技术壁垒,更有望改写市场格局。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本月倍特药业、福元医药、立方制药等22家企业的24款药品(按批文号计)首家过评,共23个品种。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学家发现,修复失衡肠道菌群,比起粪菌移植,多吃膳食纤维或更关键丨科学大发现 - 天天要闻

《自然》:吃完抗生素,最好多吃素!科学家发现,修复失衡肠道菌群,比起粪菌移植,多吃膳食纤维或更关键丨科学大发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肠道微生物已经成为我们健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肠菌对各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参与程度超乎我们想象,因此也有很多针对肠菌的干预疗法出现,例如粪菌移植(FMT)。但要知道,想要通过粪菌移植来恢复平衡的肠菌组成,首先需要目标菌群能够定植,而这又受到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期发表在《自然》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