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也可以对生活有益?

2022年10月08日10:21:11 健康 1162

提到噪音,我们都知道它对人体有害,超过50分贝的噪音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由于休息不足,疲劳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70分贝以上就会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那么噪音是否有有益的一面呢?答案是肯定的。

噪音也可以对生活有益? - 天天要闻

噪音并非一无是处。最新研究显示,噪音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变得有用,成为先锋技术甚至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这是为什么呢?   

| 噪音对人类的益处

1、训练神经细胞

世界卫生组织将噪音定义为“任何不希望听到的声音”。西班牙法律把白天35分贝晚上30分贝的标准定为舒适的室内声音环境。另一些研究则把合适的声音环境标准定在50~65分贝之间,在此范围之外连续产生的声响会让人感觉不快。不过舒适音量的标准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摇滚音乐会的声音分贝在120以上,但对重金属音乐爱好来说却甘之如饴。此外,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子系教授巴尔特·科什科指出,比吉他声音稍低一点的音量对大脑是有益的。他解释说:“想像你正在一个拥挤的酒吧里,当你试图和朋友交谈时,音乐和鼎沸的人声会阻碍你们的交流。”这些噪音令人厌烦,但时间长了它们却是有好处的。“噪音迫使我们集中精力,这时大脑必须运用比平常更多的神经细胞,结果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声音环境有利于驱赶思想的惰性,训练我们的大脑。”  

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并不认识科什科教授,却在不知不觉中将他的理论付诸实践。阿西莫夫如果没有背景声音就无法工作,因此他录制了地面颤动和交通声响等各种噪音,在自己写书的时候播放刺激灵感。

还有不少年轻人听着音乐学习,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不会受到影响。

2、随机共振

新奥尔良大学的生物专家对密西西比河里一种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进行研究。该鱼捕食既不用视觉也不用嗅觉,而是使用身上的一个器官,这个器官在接触到浮游生物的电场时会发生反应。浮游生物电场的波是直线状的,没有任何波动,但研究人员用声音对电场进行干扰,声波打乱了电场原来的直线波,科学家以为这将会使鱼儿很难再找到食物,但结果却相反,由于噪音的介入,鱼儿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吃到了更多的浮游生物。

原因在于这种鱼的触觉系统对所谓的随机共振感觉非常灵敏。物理学家用随机共振来形容某种程度的干扰有利于甚至可以改善最终信号接收的现象。这个道理对人类来说可能也一样。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人脑和认知科学教授亚历克斯·普热解释说,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会放射出混乱的电子信号,它们被称为“神经噪音”。当这些神经细胞收到外界的声音刺激时,发出的神经噪音便会增加。但这不会引起脑部混乱,反而可以令思维更加敏捷。普热认为,是一种进化机制在帮助人类不致于在嘈杂的噪音世界中迷失。他解释说:“就好像如果神经细胞知道我们生活在噪音的世界,为达到最大的工作效率,它们需要接收这种噪音的信号。” 

噪音也可以对生活有益? - 天天要闻

3、提高学习能力

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经颅随机噪声刺激”(TRNS)在各种环境下的效果,发现该技术可能有许多用途。经过技术处理的“噪声”可以帮助一些人提高学习潜能。

随机噪声刺激技术(TRNS)涉及将任何形式的能量(如光、机械、电、声音)以不可预测的强度随时间施加到大脑或感觉受体,以增强感觉、运动或认知功能。已有证据表明,经颅随机噪声刺激可以增加皮质脊髓兴奋性,改善认知、运动表现,并在行为和心理水平上产生有益的作用。随机噪声刺激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精神分裂症弱视、近视、耳鸣多发性硬化和敏感性丧失。

研究使用这项技术的负责人翁诺·范德格伦博士说:“该技术在提高学习能力方面很有前景,它可以加快学习速度,并帮助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例如,存在学习困难的人可以用它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施加这种刺激,人们的学习表现会更好、学得更快、注意力更集中。”

噪音也可以对生活有益? - 天天要闻

| 噪音对生活的益处

1、利用噪声发电

噪声是一种能量的污染,比如噪声达到160dB的喷气式飞机,其声功率约为10000W;噪声达140dB的大型鼓风机,其声功率约为100W。“聚沙可成塔”,这自然引起新能源开发者的兴趣。科学家发现人造铌酸锂具有在高频高温下将声能转变成电能的特殊功能。科学家还发现,当声波遇到屏障时,声能会转化为电能,英国的学者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制造了鼓膜式声波接收器,将接收器与能够增大声能、集聚能量的共鸣器连接,当从共鸣器来的声能作用于声电转换器时,就能发出电来。

2、利用噪声来制冷

冰箱能制冷。但令人鼓舞的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制冷技术,即利用微弱的声振动来制冷。第一台样机已在美国试制成功。在一个结构异常简单,直径不足1米的圆筒里叠放着几片起传热作用的玻璃纤维板,筒内充满氦气或其他气体。筒的一端封死,另一端用有弹性的隔膜密闭,隔膜上的一根导线与磁铁式音圈连接,形成一个微传声器,声波作用于隔膜,引起来回振动,进而改变筒内气体的压力。由于气体压缩时变热,膨胀时冷却,这样制冷就开始了,不难想象,今后的住宅、厂房等建筑物如能加以考虑这些因素,即可一举降伏噪声这一无形的祸害,为住宅、厂房等建筑物降温消暑。

噪音也可以对生活有益? - 天天要闻

3、利用噪声有源消声

通常所采用的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及在人耳处降噪,都是消极被动的。为了积极主动地消除噪声,人们发明了“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那抵消噪声的声音。实际采用的办法是:从噪声源本身着手,设法通过电子线路将原噪声的相位倒过来。由此看来,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实际上是“以毒攻毒”。

(图片源自网络)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 天天要闻

大一女生头孢过敏,拔针自救仍不幸身亡,多方回应

4月15日深夜,在湖北省宜昌某高校就读的陶兰,因腹痛前往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就诊,被诊断为肠胃炎。输液室走廊上,陶兰静静坐在长椅上,盯着吊瓶里的头孢曲松钠缓缓滴落,突然,一阵强烈的不适感袭来,陶兰呼吸急促。4分钟前,护士为其换上这袋药后匆匆离开,陶兰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 天天要闻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还高钙高蛋白质!这种菜现在吃正好

有一种野菜,经常在乡间田野、路旁沟边出现,以前人们会拿它喂家畜;然而又因为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被人称为“长寿菜”。它就是生命力旺盛的野菜——马齿苋。马齿苋又叫蚂蚱菜、长命菜、五行草、马苋、五方草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 天天要闻

协和VS浙大4+4模式:浙江695分学霸班,无后门内幕曝光!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 天天要闻

协和躺枪背后:浙大4+4医学班695分起底,无后门规则引热议

近日,董小姐凭一己之力,将协和4+4培养模式,推入“录取公平性”争议漩涡,人们这才发现,上交大才是国内4+4模式最早的实践者,3年后浙大也采用4+4模式培养医学博士。不过,浙大的巴德年医学班,以695分的变态高考门槛、20%以上的残酷淘汰率,以及“纯分数说话”的招生规则,硬生生撕开了医学教育争议的另一个切口——在公...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 天天要闻

张国栋栋梁大健康:运动后滋补,快速恢复身体活力

运动能强身健体,但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合理的滋补有助于快速恢复身体活力,减少疲劳感。运动后首先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及时补充因出汗流失的钠、钾等元素。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瞳孔中央全白了!武汉25岁男子一夜之间眼睛看不清,医生紧急提醒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白内障往往是 50 岁以上人群的 “专利”然而武汉 25 岁的市民小吴却在一夜之间患上了白内障经医院检查医生判断这一罕见病症与他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回想起自己患上白内障的经历,25 岁的武汉市民小吴至今仍感到难以置信:“就一夜之间,睡一觉起来开始,左眼看不清了。然后慢慢没过两天,右眼也看不清了。...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天天要闻

应急科普丨假期返程 安全须知

" 五一 "假期余额告急!返程高峰要来了!你是否已经踏上了返程之路?假期返程,安全第一!这份假期返程安全攻略一定要了解!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融媒体工作部...
明日立夏,切记: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传统 - 天天要闻

明日立夏,切记:1不坐,2不去,3要吃,遵循老传统

明日立夏,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立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养生智慧。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规律,总结出一系列立夏时节的禁忌与习俗,以顺应天时、调养身心。这些老传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