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感叹一句,现代医学对人体的认知真的太少了,很多时候研究都只是基于表面,过于宏观,至于微观世界究竟是怎样,我们并不清楚,就像糖尿病,我们都知道胰岛素能降血糖,但是胰岛素作为一种激素,它作用于靶细胞之后,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才降低了血糖,我们并不知道,这也限制了降糖药物的研发。
同样地,营养过度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出现Ⅱ型糖尿病,这也是我们众所众知的。但是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才使得靶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凋亡的过程,哪些物质参与了反应,作用于了什么靶点。这个过程我们也不了解。因此,现代医学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彻底解决糖尿病。
如果这些分子机制被发现了,以目前的医药水平,结合相应的靶点,开发出相应的治疗药物,并不是一件非常难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生物药的兴起,在这些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
最近美国范德堡大学陈文标教授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他们发现了Ⅱ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参与调控胰岛β细胞死亡的机制,并且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Cell Reports》。
此前,陈文标教授团队就已经发现了RIPK3介导的胰岛炎症反应会导致内质网持续应激,进而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并发现了该过程与巨噬细胞有关。
而这次,陈文标团队的博士后杨槟源,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参与胰岛β细胞凋亡的过程,最终证明,在过度营养的情况下,巨噬细胞入侵可以引起胰岛β细胞中Tnfα依赖的Cxcl8a表达增加。Cxcl8a增加后会募集中性粒细胞,去攻击巨噬细胞接触过的β细胞并导致其死亡。
随后又通过小鼠试验发现,如果使用 CXCR1/2 拮抗剂阻断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可以减少胰岛β细胞的凋亡并减缓糖尿病进展。
不过这项研究也仍然有局限,研究仅仅是在斑马鱼模型中进行,与成年人的情况应该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人类攻克糖尿病难题仍然有非常大的帮助,为避免Ⅱ型糖尿病的进一步恶化以及治疗糖尿病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相信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类最终会战胜糖尿病。
这个研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启示,那就是确定了营养过度在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营养过剩不仅仅是糖类吃多了,也包括其他很多营养,例如高甘油三酯和中心性肥胖,也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而这也与平时饮食不注意,吃的过于油腻有关系。
因此我们常说“七分饱、三分寒”还是有道理的,毕竟Ⅱ型糖尿病说到底就是一个“富贵病”,在饥不果腹的年代,是不太可能得糖尿病的。正是如今的营养过剩,饮食不规律才加重了糖尿病的患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