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来做痔疮手术,发现肠癌!年过40一定要做这个检查

2022年06月13日12:30:35 健康 1564

患者是一个39岁女性,因为痔疮出血住院,打算做痔疮手术

因为快四十岁了,管床医生怕患者合并有其他肠道疾病,建议做个结肠镜检查

这一查,还真的有意外的发现:横结肠长了一个巨大息肉

有乒乓球那么大,菜花状,饱满感明显,表面还不是很规则,凭经验,就不是什么好东西,高度怀疑是早期肠癌!

所以内镜医生也活检了,病理怀疑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很接近早癌)。

幸运!来做痔疮手术,发现肠癌!年过40一定要做这个检查 - 天天要闻

医生跟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给她做腹腔镜手术

所以她这次住院不仅要做痔疮手术,还要切掉那个巨大息肉。

P医生和L医生奋战了两三个小时,才把它切下来再把肠子两端接上去。

术后病理真的是早期结肠癌(粘膜内癌,很早期的那种)。

幸运!来做痔疮手术,发现肠癌!年过40一定要做这个检查 - 天天要闻

术后我们也感慨,幸亏她的痔疮出血了,要不她也不会来住院,更不会检查肠镜,因为那个大息肉还没破溃出血,再长个一两年,可能就出现淋巴转移甚至是肝转移了,那时候就没机会做手术了。

可以说是痔疮救了她一命,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

幸运!来做痔疮手术,发现肠癌!年过40一定要做这个检查 - 天天要闻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去年跟肛肠科的好兄弟X医生的一次聚会,我跟他说,现在大肠息肉和大肠癌年轻化很明显,35岁以上,有痔疮出血的,尽量让他(她)做一下结肠镜,没事最好,有息肉就切掉以除后患。

X医生也很认同我的观点。不少直肠癌患者拉血便一直当痔疮治疗的,早发现和晚发现差别真的很大!不单是治疗费用的差别,治疗效果也差别很大。

最近两个月内,我们科就发现了很多例大肠癌,其中还有31岁、34岁和36岁的,非常可惜的是31岁的那个患者已经算发现得晚了,直肠疮低位进展期肠癌,即使能做手术,也不能保留肛门,手术后要长期带着一个粪袋在肚子上,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幸运!来做痔疮手术,发现肠癌!年过40一定要做这个检查 - 天天要闻

大肠癌早诊早治任重道远,除了政府投入要加大,老百姓的防癌、查癌的意识也要不断增加。

我们欣喜的是,国家层面已经越来越重视了,已经在企事业单位、社康中心老年人体检中做了一些大肠癌筛查检查,比如结肠镜、粪便潜血、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确实发现不少早期肠癌和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

这几年的科普宣教也在各个医院机构得到不断地推广。

欧美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对45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肠癌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早筛,及时切除早期肠癌和大肠息肉,可以大幅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健康分类资讯推荐

头晕乏力……当心“热中风”来袭!| 科普时间 - 天天要闻

头晕乏力……当心“热中风”来袭!| 科普时间

大太阳底下,突然感到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小心!这可能不是普通中暑,而可能是“热中风”的警报。什么是“热中风”?它有什么症状?它和普通中暑有什么区别?“热中风”究竟是怎么回事“中风”是卒中的俗称,“热中风”是指在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2摄氏度
他26岁,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现3种症状,或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 天天要闻

他26岁,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现3种症状,或是糖尿病早期症状

糖尿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警告,仿佛是一个隐藏在生活中的潜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样突如其来,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经意间改变身体的平衡。26岁的张凡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三种症状悄然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让他意识到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费韭菜薹要收费”引热议,专家呼吁:让绿通目录更“鲜活” - 天天要闻

“韭菜免收通行费韭菜薹要收费”引热议,专家呼吁:让绿通目录更“鲜活”

近日,在四川乐雅高速符溪收费站外,一名司机与收费站员工因运输的韭菜薹(俗称韭菜花)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发生争执。有网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费,韭菜薹为何却被收费?高速路公司称,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对此,行业相关专家呼吁,随着农产品种类的丰富和细化,《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也...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后,多名网红医生未下架宣传视频是否违规?律师回应 - 天天要闻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后,多名网红医生未下架宣传视频是否违规?律师回应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7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随后,多所医疗机构立即叫停了LVA手术。多名医生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宣传视频未删除7月11日下午,记者注意到,在多个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网红医生尚未删除发布在个人账号上的阿尔茨海默病手术宣传视...
专家谈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不符合临床技术推广的规范 - 天天要闻

专家谈阿尔茨海默病手术被叫停:不符合临床技术推广的规范

“任何一项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批和临床研究验证,在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开展。”7月11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群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8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应用于阿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