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负面情绪

//

不少人老爱抱怨自己精神压力大,常把“我又抑郁了”挂在嘴边。你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吗?你能识别你的情绪吗?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勇提醒: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如有困扰,及时就医。

“疫情焦虑”了咋办

李勇说,这两年,常遇到因为“疫情焦虑”前来就诊的患者。不少确诊患者出现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失望、抱怨、失眠或攻击等表现,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对疾病的恐惧,或对治疗的过度乐观和期望值过高等。也有部分居家隔离人员有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感到委屈、羞耻等。

危机干预和创伤后的干预尤为重要,当出现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或出现离奇怪异的言谈、想法和行为,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时,就要注意可能出现异常心理了。”李勇表示,在生物医学层面,必要时要使用药物治疗;在心理层面,要进行心理行为管理;在社会层面,要预防患者产生应激反应。综合治疗需要团队合作,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团队的功能,才能真正帮助患者。

学习焦虑怎么来的

据报道,目前35%的青少年有心理困扰表现,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学习焦虑。所谓学习焦虑,就是学生感到来自现实的或预想的学习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产生某种担忧的心理反应倾向。

李勇曾接诊过一个小患者,父母带来就诊时孩子脸上“愁云密布”。原来,这个孩子小学成绩十分优异,但他考入重点中学后,在摸底考试中的成绩不甚理想。孩子感觉非常痛苦,虽想迎头赶上却屡屡受挫,不久就陷入自卑、怀疑的情绪中,并开始睡懒觉、破坏公物、顶撞老师,最后不得不主动休学。

李勇说,这种焦虑一方面可能是当事人自尊心过强,在期望与现实有落差后心理压力大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家庭因素影响或人格培育不良导致的。这个时候,需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名次,找准位置,调整心态;也可以适当降低目标,让目标变得更加快乐,诱发学习动机;或激发超我,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如果以上方法都用过还是不奏效,则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悲秋”是得了抑郁症

萧瑟秋风,带来的不仅仅是遍地的金黄灿烂,也带来了许多人的“心境低落”。李勇说,秋季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许多人一坐下来就直接表示自己得了抑郁症。

“秋冬季确实是抑郁类障碍的高发季节,有理论认为季节性抑郁的发生可能与光照时间缩短,秋季肃杀的环境诱发作用等有关。”李勇说,有抑郁症状不等同于患抑郁症。

“抑郁症状只有严重到达到抑郁症诊断标准才要考虑患有抑郁症,我国的诊断名称‘抑郁发作’即通俗所说的‘抑郁症’。”李勇解释说,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能够区分是“抑郁症状”还是“抑郁症”?李勇表示,抑郁情绪持续2周以上,并至少有下列症状中的4项症状,才考虑有抑郁症的可能性: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等。

李勇表示,以上这些症状仅仅用来作为参考,抑郁症的诊断和判定比较复杂,需要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文:通讯员 雷宇 周宁人 健康报特约记者 沈大雷

校对:马杨

编辑:吴风港(实习) 张昊华

审核:徐秉楠 闫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