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尿横流的文化圈,到底怎么了?心理分析贾浅浅、贾平凹

最近贾大文豪的诗很火啊,大家都在讨论,我也来凑个热闹。

这些诗的艺术性呢,我就不说了,毕竟我不是文学家,说了也不专业。

我从心理方面说道说道吧。

《朗朗》

晴晴喊

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

等我们跑去

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

手捏一块屎

从床上下来了

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一个孩子,手里捏着屎,黄黄地走过来,看到这场面,你是什么感觉?

如果你是亲妈,并且家有保姆,不劳你收拾,那你大概可能也许会觉得可爱吧。

但一般人看到,百分百是要躲的,而伺候这孩子的保姆,看到如此情景,估计踹她的心都有了,还谈什么“归来的王”?

《我的娘》

中午下班回家

阿姨说你娃厉害得很

我问咋了

她说:上午带她们出去玩

一个将尿

尿到人家办公室门口

我喊了声“我的娘嗯”

另一个见状

也跟着把尿尿到办公室门口

一边尿还一边说:

你的两个娘都尿了

两个孩子,在别人的办公室门口撒尿,当妈的竟然诗兴大发?敢情办公室不是你的。

这就是两个熊孩子,缺的是教养,少的是教训,一般人看到,都是啪啪两巴掌。


话题说到这里,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孩子拉屎撒尿,亲妈诗兴大发,别人却只觉得恶心,臭,想打人呢?

这里有一个底层的心理逻辑: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是通过不断与母体分离来实现的。

从最开始的时候,一个胎儿,生在妈妈的子x里,这个时候,孩子和妈妈是共生的,从生理到心理都紧紧贴合,完全无法分开。

后来胎儿成熟,就要分娩,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分离,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去,通过乳汁和照料与母体依存。

再后来,婴儿成长为幼儿,学会了走路,慢慢探索世界,就断了奶,实现与母体的第二次分离。

接着,幼儿要上幼儿园,离开妈妈去接触小伙伴,这是第三次与母体分离。

再接着,分床、分房,直到青春期,孩子开始叛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要完全脱离母体,彻底分离,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

孩子与母体的每一次分离,都是一次成长,不仅拥有更独立的人格,而且会认识并接触到更大的世界。

共生阶段,胎儿完全在妈妈体内,能认识并接触到的世界,就只有子x,羊水脐带

那么在他的认知中,世界就是x宫,无所谓区分自己、世界、他人。

接下来的依存阶段,新生儿的眼睛只能看20-30厘米,这个距离就是妈妈喂奶时脸的距离,所以新生儿能认识并接触到的世界,就只有妈妈和乳x。

那么在他的认知中,世界就是妈妈,完全不能区分自己、世界、他人。

慢慢地孩子长大,直到三个月,眼睛能看见三米内的东西,头部可以直立起来转动的时候,才大概意识到世界很大。

他的认知中开始不断加入其他东西,世界不断扩大,但他仍然不能区分自己、世界、他人,心理世界只是一片混沌。

孩子的心理是慢慢发展的,直到一岁,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二岁,才能区分自己和世界;三岁,才能意识到世界上还有他人;四岁,才能知道他人也会有他人的想法……

而要想清楚地知道他人的想法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则需要一生的时间,我们常说“你也为我想想”,就是提醒那个人,“哎,醒醒,他人的想法和你不同”。

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要深入感受,这些其实都是让我们理解,“他人的想法可能不同于你的想法”。

你快乐,别人不一定快乐;你喜欢,别人也可能讨厌;你尿到人家门口,你开心,人家却很恶心,因为人家跟你并不是同一个人。

贾大文豪写这些屎尿诗的时候,可能孩子还是婴幼儿,1-2岁,大约还没有上幼儿园的时期。

这一时期,孩子和妈妈是依存关系,心理上并没有分开,所以孩子的想法就是妈妈的想法,妈妈也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一个1-2岁的孩子,拉在床上,那是很快乐的,因为她处于肛欲期,拉屎使肛门好舒服。

如果尿到别人门口,那就更快乐了,没有一种生物可以拒绝影响别人的快感,DNA里的东西,本能。

排泄物经过肛门,孩子快乐了,贾大文豪就快乐,这是心理依存的缘故。

孩子拉屎或者撒尿,她都觉得,好可爱,好有趣,好厉害……

诗兴大发,一定要写一首,才能分享这快乐。

但别人没办法感受这快乐,因为别人并没不与孩子依存,互相独立的人,看到他人的排泄物,就只会觉得恶心。

贾大文豪的诗,来自于生活,服从于本能,从动物属性上来说,好像说得过去。

但人类的心理是很复杂的,不但要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自我还要分为主我、客我、镜我。

本我是本能和欲望,是一个人只要活着,所有行为最根本的心理动力。

自我是管理机制,调整一个人的行为,让他适应现实世界,不至于挨打。

超我是监督机制,约束一个人的行为,让他高雅高尚,符合心中的道德。

自我是协调本我欲望和超我情感的调解员,同时还要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现实世界,还要细分为主我,客我,镜我。

主我是主观的我,我认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干什么,怎样干什么。

客我是客观的我,实际上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干什么,干了什么。

镜我是我看到别人眼中的我,看到我干的事,别人会怎么说,怎么想。

在人类的世界里,所有这些“我”要共同协作,才能适应现实,被称为一个“人”。

但贾大文豪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本我一驱动,就肆意挥洒,完全不管自我、超我,更别提客我、镜我了。

她的孩子,1-2岁,心理结构全部是本我,想撒尿就撒尿,想拉屎就拉屎,与动物无异,这很正常。

可贾大文豪不是1-2岁,成年人如果也像个动物,我们会说,这个人的心理状态有问题,是个心理发育有障碍的人。

然而有问题的不仅是她,贾大文豪的父亲贾老文豪,同样有类似的障碍。

贾老文豪能够蜚声文坛,写出那么多作品,我虽然不懂,也知道人家的智力肯定没问题,问题只能出在情感上。

就说贾老文豪的女儿进作协的这件事,我们来分析一下:

本我:我想让我的女儿当教授,进作协。

自我:我当院长,让女儿拿学历;我名气大,让女儿写论文;我走关系,给女儿评职称;我的手段,要符合现实世界的规则。

超我:无。

主我:我想让女儿当教授,进作协,可以找关系、开后门、刷名气。

客我:我找关系、开后门、刷名气,让我的女儿当了教授,进了作协。

镜我:没考虑。

贾老文豪的智力是很高的,适应社会也没问题,但他的道德有问题,并且对名声,似乎也不怎么看重。

不仅是贾老文豪,如果我们认真找,会发现他们那个年龄的大人物,很多都有这样的问题。

最近的新闻一件接一件,刷新三观的事那么多,幕后的大佬,很多都是完全不考虑名声地逐利,突破底线,结果把事情搞砸了。

所以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了吗?

贾大文豪的事,根本不是艺术,不是能力,不是公不公平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文化圈的那一帮人,道德出了问题。

这问题不是怒骂,不是解释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重塑道德,才能从根上解决。

我是弘毅的妈妈,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读书和思考,从事教育和调解工作十几年,对教育、调解、育儿有很深的见解,分享干货,喜欢的朋友请点收藏+关注哦,就是文章下面的五角星,免得下一次想看的时候却找不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