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今天吃什么”是否表明你有“选择困难症”?

编辑:晴晨

“今天吃什么”——一种来自灵魂的拷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面对过这种难以抉择的时刻,当你询问某人时,或希望对方给出满意的答案,结果听到的可能是“别问我,我有选择困难症”,呵呵,一个漂亮的回旋踢,球又抛给了你。

其实这样的类似问题不单单表现在吃饭上,购物、出去游玩时也常常会显得犹豫不决,所以,我们常常习惯性称它为“选择困难症”。

什么是“选择困难症”?

选择恐惧症,也称作选择困难症。选择恐惧,显而易见是不自信和逃避责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患上这种病的人面对选择时会异常艰难,无法正常作出自己满意的选择,在几个选择中必须作出决定的时候很恐慌,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最后还是无法选择,导致对于选择产生某程度上的恐惧。

听上去让人很揪心,只是随口问了一句“今天吃什么”,怎么就“缺乏自立意识,害怕失败”了呢?怎么就“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了呢?仔细想想,每次打开外卖软件时,之所以选择困难,是因为美食太多了,潜意识里“我”是都想吃,或者身边的食物吃腻了,每一样都不喜欢吃而已;购物时也一样,不是选择困难,是“都想买”或者“钱不够”在作祟,选择困难只是我们的借口、托词,怎么就成心理疾病了呢?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这一点时,并不认为自己真的是有“选择困难症”,因为平时工作、生活中,特别是处于人生的某个十字路口,面对大大小小的选择,我们并不存在任何选择障碍,更谈不上心理疾病了!

不过既然多数人身上都有这种“通病”,除了“懒得去想、都想吃、都想买、钱不够”,那么还有其他原因在作祟吗?

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曲姗介绍,医学上没有选择困难症这个疾病,应该是人们给这类问题起的昵称,表现是对于生活中的事情做选择比较困难,要买什么衣服、鞋子,要不要去哪旅游等生活事件的选择决定很摇摆、很纠结,依赖型人格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依赖型人格可能在日常中需要别人过分地提供建议跟保护,没有别人的建议跟决策,自己很难在生活中做决策,这种情况属于人格特点,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这种情况对生活影响比较明显,导致了不良的后果,建议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有这类问题的人可能自信建立或者自我认同有缺陷,应该在如何建立自信、如何认识自我、如何避免过分依赖别人、划清人际界限方面做些心理工作,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通过专家的介绍,我们也看到了问题的“分水岭”:因选择困难而导致了不良的后果。这些不良后果除了前面提到的“恐惧,惊慌失措,甚至汗流浃背”之外,选择恐惧症的人对选什么都感到纠结、为难、犹豫、迷茫,可能会在几个选择面前举棋不定,但总是无法做出最终的决定,为此耗时耗力,不仅自己会焦虑、无助,有时也让身边人感觉到烦躁,甚至伴有抑郁、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所以不能仅凭一句话、一件事或一个现象来妄下结论。

不过,即便我们没有这样的“心理疾病”,但还是要避免“过度纠结”,比如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小事,也要磨磨蹭蹭犹豫半天,这种做法也不可取。

参考来源:

1.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选择恐惧症》

2.有来医生《选择困难症怎么办》

3.壹心理《选择困难症 | 你想好今天吃什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