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抑郁症的另一个名字叫:心灵癌症

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剧,人们被看不见的力量裹挟着步履不停。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很多人更是多了一份迷茫,随之而来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精神健康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精神类疾病正在成为严重危害当代人心身健康的隐形杀手。

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人数超9500万,这个数据是十分令人震惊的,并且有大批不愿意就医的人数,实际上的抑郁症人群数量可能会更多,抑郁症早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疙瘩”,长期无法解开,那么抑郁症便会像“疯狗”一样,一旦咬住就很难会被放开。这便是强大如丘吉尔,有名如张国荣,也无法摆脱抑郁症的原因。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在自传里说道:也许幼年时弱小被欺辱的经历,早已在他的心里植下了病根,作为英国首相的他不可能去找到那些儿时欺负他的人“报复”回去,所以他的病终其一生也无法摆脱。

丘吉尔一度不敢靠近月台站立,因为从月台上一跃而下的冲动,时刻萦绕在脑子里。可见,幼年的经历对于这一生的生活状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现代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如果有焦虑或抑郁倾向的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在《你是对的》这本书中讲到,在面对抑郁症患者,首先且关键在于共情。本书作者郑惠信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

郑惠信曾和一万多位来访者进行交流和面对面的咨询,帮助他们疏导心理问题。近15年来,她与社会上压力较大的人群如公务员、企业高管、教师、青春期孩子的家长等畅谈心事,也在那些无人关注的角落陪伴治愈着那些受创伤者。

在韩国著名的“世越号”沉船惨案发生后,她立刻迁居安山,成立“友邻治疗空间”,全力协助“世越号”遇难者家属的心理治疗。此外,她还与首尔市政府共同推进疗愈计划——“你我都需要母亲”,向市民传播共情的力量。

她还协助家庭暴力受害者成立“真实的力量”社团,并发起团体心理治疗,还为在双龙汽车公司遭到恶意解雇的员工及其家属成立了心理治疗空间“Warak”。

她把30多年累积的助人经验总结为三句充分表达共情的话,核心要点就是接纳对方的情绪,准确描述对方的感受,给予反馈式而不是评判式的倾听。如果能深刻了解这三句话的真正意义以及使用方式,我们将在自己的人生和与他人的关系中,迈向更好的阶段。

共情的第一要素:倾听

曾经看到过一本书《倾听的力量》,记得作者就是强调禁止过多地表达自我,而是要“非常高兴地倾听”。她认为真正掌握倾听术的人,将更加敏锐地洞察人心,了解对方,交上朋友,获得信任。

被信赖是一件让人幸福的事。我们只有通过倾听去了解别人的故事,并理解他们。作为心理医师,作者讲述了她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从聆听人们内心的声音开始。她聆听他们的人际关系问题、生命与内在的矛盾、欲望与创伤等等。而这些人也不是登门找她讲述自身症状的患者,作者把他们当人愿意分享他们生命中的一些事甚至一切事。所以倾听带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影响人心的最根本因素:创伤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主人公就有一个十分不幸的童年,她在一个由垃圾场的废铜烂铁铸成的地方度过,那里没有读书声,只有起重机的轰鸣。不上学,不就医,是父亲要他们坚持的忠诚与真理。父亲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意志是他眼中的恶魔。但是主人公强迫自己不断地学习及深造,坚信但凡不能杀死自己的,最终都会使自己更加强大,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终于走出原生家庭带给她的阴影与困惑。

其实任何人都有创伤,也有某些比别人更敏感的心思。对于受创伤者而言,他们比世界上任何一位患者都承受着更致命的痛苦,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需要与自己首先展开一场激烈甚至是惨烈的心理战,才会袒露自己的伤口

疗愈的核心:共情

共情是什么?在《共情的力量》中告诉我们,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但是共情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用来助人,也可以用来害人。共情就像海浪一样,有时候温柔轻抚,转瞬间又凶猛恶毒。

在《你是对的》这本书中,作者所说的共情是体认到“界限”的共情。作者将这个界限分明、立体的共情,在书中做了详细探讨,她认为这个共情就像是家常饭一样的治疗方式。只要彻底了解了共情,我们就会像观看白纸化为白鸽的魔术一样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