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抑郁症的密码:中国女科学家胡海岚团队的抑郁症研究突破进展

大家好,这里是明天心理。

我是明天心理的主创“明天”


2022年6月23日晚,中国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胡海岚因其在社会和情绪神经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2022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截至目前,胡海岚教授是获此殊荣中的第七名中国获奖者。


胡海岚教授团队开创性的研究革新了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破解了情绪的“密码”,为抑郁症的创新疗法和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随着疫情时代的持续,似乎心理疾病的可见度越来越高,同时大家也开始逐步地关注到心理健康的领域中。


而作为心理疾病中的常见病——抑郁症。


在被误解多年后,也终于开始逐渐地被认识和熟知。虽然仍旧被诸多人误解,但是相比以前的默默无闻,不断地有患者和家属开始正视这个常见的情绪黑狗了。


这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来讲无疑是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的。


现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仍旧是主流精神卫生系统推崇的办法。


但在抑郁患者的药物治疗上,仍旧存在诸多的可改进问题,比如:药物作用时间需要三到四周;副作用明显;患者和药物的匹配度仍旧难以精准把握等······


或许是我在医院接触的抑郁症患者的案例很多,所以我会格外关注抑郁症相关的研究和诊疗方法。


当在了解到胡海岚教授团队在抑郁症研究中的突破后,便忍不住立马撰文想跟各位分享。


我想接下来这个研究的结果,或许会给诸多抑郁症患者更大的底气和勇气去面对它。


同样的,对复发多次的患者小伙伴儿来讲,这个成果的出现或许会促进及时性和快速起效的抑郁症药物的研发,也许帮助我们更快的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掌握情绪密码:抑郁症发病的机制


2018年2月,胡海岚教授为首的中国研究小组在《nature》发表了两篇研究抑郁症的文章,研究小组对迅速缓解抑郁症的方法和抑郁症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有了重大突破!


其中一篇揭示了大脑神经元爆发活动的增强是导致抑郁样行为的关键因素。研究中主要提示了一个新的抑郁症发病机制模型:


在外界压力刺激下,大脑的“反奖赏中心”——外侧缰核中的胶质细胞Kir4.1离子通道表达上调,造成神经元胞外钾离子浓度下降,促使神经元由单个放电转化为簇状放电模式,造成对下游奖赏中心(包括腹侧被盖区VTA与中缝背核DR)的过度抑制,进而导致了快感缺失与行为绝望等抑郁表型。



而“快乐”产生地方在研究中被称为:奖赏中心。


因为“奖赏中心”是产生多巴胺、五羟色胺这些核快感、心快感,以及奖励感受相关化学物质的源泉。


研究结果的大概意思是:抑郁发作便是在外界压力的刺激或心理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了神经信息在传递的过程抑制了“快乐”的产生,进而产生了行动能力弱和生活绝望感。


这一研究也是再次向世人说明:“抑郁症不仅仅是单纯的心理问题!”


而是已经有着大脑功能的变化的身心疾病


同时针对外界认为的抑郁患者是“作”、“矫情”再次有了神经科学的解释。



而另一篇的内容则是研究:氯胺酮(Ketamine,外科手术麻醉剂、又叫可他命、为K粉的主要成分)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其结果显示,在揭示了外侧缰核的一种特殊放电方式——簇状放电是抑郁症发生的充分条件后,进而也发现新的靶点可以使氯胺酮有效阻止这一脑区的簇状放电。从而达到在大脑神经元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有效的阻断“快乐抑制”的情况,抑制抑郁的发生。


具体过程,我们可以参考下图:



通俗的意思便是:低剂量下氯胺酮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的抑郁发作和抑郁情绪,并且效果迅速,或许几个小时或者一天便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对程度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或许是福音。


因为氯胺酮在难治性抑郁患者(使用传统药物无效)中见效率达到70%。对有自杀想法的病人,氯胺酮或可能在一小时内就可以几乎消除其自杀意念。


而氯胺酮因为其成瘾性大的副作用,哪怕在低剂量下也容易出成瘾,在医疗领域中被严格把控着,因此将氯胺酮作为临床抑郁症治疗药物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胡海岚教授团队以及根据研究结果在着手新的药物分子结构试验,主要内容是改变氯胺酮的分子结构,保留其抗抑郁作用,去除其成瘾作用。


同时在上述两篇研究中,胡海岚教授团队发现的两个新靶点,也将作为后期抑郁症药物研发的着力点,而被发现的靶点也具有阻断抑郁发作的作用。


并且两三年前胡海岚教授已经在和临床团队合作“老药新用”的思路来治疗抑郁症。


以上对抑郁症发作机制的研究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对研发新型副作用小、见效快、更安全的抗抑郁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算是万里长征跨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虽然现目前并没有新型抗抑郁药研究出来,但这关键的一步,确实是打开抑郁症密码的钥匙。


这对我们重新审视这个常见病和如何与它抗争中提供新的思路和底气。


我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在无数科学家们的努力下,抑郁症的治疗将会在未来越发便捷、有效、安全。


因此,希望我们对这个病症少一些恐惧,对患者多一些关注和重视!


END


作者 明天

编辑 明天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