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文作者孙喵喵,我们好久不见啦~
前两天看《脱口秀大会》第四季,有一个话题是“没关系,我们都有‘病’”。
有人聊到了容貌焦虑,有人聊到了生理问题,但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其中一位脱口秀演员-Rock 提到的关于“抑郁”的话题。
以前每次看到“抑郁症”这个词似乎都是在娱乐新闻上,比如“xx 明星疑患抑郁症”。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这是“明星病”,与你我无关。
直到某天,身边的朋友突然告诉我,他被确诊重度抑郁了,而我却对此完全没有察觉......
那之后我和朋友聊了很多,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很是吃惊——“抑郁患者”其实很多,甚至不乏中小学生。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抑郁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虽然身边就有在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但说到底我没有亲身经历过,而且我也不是心理医生,所以给不了太专业的建议。
但是,关于抑郁症的前兆——抑郁情绪,我有很多话想说。
毕竟,作为一名前职场人,现创业人,我有过焦虑到失眠的时候,也有过因为被领导批评而吃不下饭的情况......而这些,想必也不止是我的独家经历。
所以,今天我还是想给大家聊聊关于“抑郁”这个话题。
你可以“怼回去”,你不用太压抑
在《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Rock 说了这样一段话:
抑郁的感觉,就像是脑海里住了一个易立竞。每天一起床,她就在问:
你觉得你的生活有意义吗?
你觉得你是个有价值的人吗?
你觉得你做的事有意义吗?
你有想过失败的后果吗?
这种每天被逼问的感觉很崩溃,更崩溃的是,自己无法给出答案。
那么如果这个“易立竞”不只是住在你的脑海里,真真正正活在你的生活中呢?
我们总能在新闻中看到,有的人在确诊抑郁症后,得不到家人的理解。
不就是心情不好嘛,出去玩一玩就好了。
多大点事,每天哭丧个脸,搞得别人也心情不好。
心情不好要学会自己调节呀,大家压力都很大。
这些不被理解和关怀的言论,就像在脑海中播撒了一片“易立竞”,每一个都是折磨。
如果这时候,你还在一味地压抑自己,只会更糟。
所以,不要压抑、不要退缩、不要胆怯,大声地,甚至愤怒地“怼回去”,让那些虚假的关心闭嘴,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释放。
别怕,真正爱你的人会懂你。
你可以“有关系”,你不用怕倾诉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句话:
成年人的生活就是每天崩溃八百次,但是有人问就是没事。
电视剧《我在他乡挺好的》中,金靖饰演的胡晶晶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自己已经多“狼狈”,但只要朋友家人问起,就是“没事”。
明明已经被辞退了,但还是在帮朋友搬家的时候假装没事。
明明就经济困难,但还是在带父母看病的时候假装没事。
明明就很喜欢那个男生,但还是在得知他是好朋友的男朋友时假装没事。
每一次朋友心情不好,或者遇到难题时,她总是朋友们的小太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自己的困难却从不提及,直到她去世后,朋友们才发觉从来好像没有真正了解过她。
Rock 在《脱口秀大会》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没抑郁症的人在装抑郁,有抑郁症的人在装没事。
而我也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言论:真正的抑郁症不会说自己有抑郁症,否则就是在“表演”。
或许确实有失去倾诉欲的抑郁症患者,但不是所有。
就我朋友而言,他确诊后不久就告诉了我这个消息,他也愿意向我倾诉,难道他在骗我吗?
很多抑郁症患者对网上“碎碎念”,不是因为表演欲过重,而是在“呼救”......
如果总宣扬“抑郁症不会倾诉,倾诉就是装的”的说法,那对方可能真的不敢说了,因为怕被人说“是装的”,也怕说了也没人想听没人理解。
其实,真正的朋友会想要听听你的故事,你压在心理的悲伤和难过,也都可以倾诉,你不用装没事。
即便你是小太阳,累了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不发光。
以前的人们很少关注心理健康,但现在,在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收集了一些小方法 ,希望能帮助大家缓解日常中的压力与焦虑。
⭐关注情绪,准备一个“情绪温度计”
还是孩童的时候,父母常常会问我们“今天上学感觉怎么样”。
但是长大后,却很少再有人问我们这个问题;即便有人问,我们大多数的回答也都是千篇一律的“还可以”。
但其实,很多情绪问题都是这样一天天积攒起来的。
所以为什么不试试在一天结束后问问自己: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提到了一个概念叫“情绪温度计”。
假设我们有一种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你现在的感受。温度计有 10 个刻度,最低为 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 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最高为 10,表示你非常愉悦。
如果说“感觉”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那么回答一个数字就会容易很多。
你觉得自己今天处在 1 到 10 的哪个位置?
⭐理解情绪,准备一个“情绪日记本”
关注情绪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并理解这些情绪。
正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所说:
如果你否认它们,不论是用无视还是压抑的方式,结果都像是做了截肢,就如身体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样,你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残缺的人。
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可以准备一个“情绪日记本”,它是一个很私密,只属于自己的本子。
每晚睡前,关掉电脑、手机,放一些轻缓的音乐,给自己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时间,静静地回顾这一天,感受自己今天的情绪,是愤怒?是喜悦?还是无味?
无论哪一种,尝试自我分析,可能是什么事情造成了自己这样的情绪?自己是否喜欢这种情绪?
如果喜欢,需要怎么做才可以让自己一直处在这样的情绪中?相反,如果不喜欢,需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情绪?
将这些统统写下来,即是当下的一种释放,也对日后情绪反复有很大的帮助。
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
⭐设定目标,准备一个“目标计划表”
最后是一个老生常谈:设定目标。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会渐渐失去内心的力量,变得绵软无力。
上中小学的时候,有“考上一个好大学”的目标;上大学的时候,有“顺利毕业”或者“考上研究生”的目标。
但工作后,很多人就丧失了目标,只是按领导的要求,机械似的完成工作。
有了目标,你才知道自己每天在做什么,自己的人生也才有奔头。
如果你的目标是“组成家庭”,那你就要从认识一位契合的另一半开始计划,你的很多个周末就不能再是宅在家中度过。
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公司高管,那你就要学习更多的技能,比如领导力、沟通力等等,因为高管绝不是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就可以了。
你看,只要定下了目标,就会有很多事情要做,当你每天都很充实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慢慢被消解。
写在最后
当然,以上这些方法都只能帮助我们缓解日常的情绪问题,当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无法通过这些方法得到改善时,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脱口秀大会》第四季中,有一位脱口秀演员叫小佳,因为出生时大脑缺氧,造成了神经系统疾病,肢体有一些缺陷,但是他在台上讲了这样一句话: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
请你也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