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医学研究人的身体疾病,心理学研究人的心态情绪。上一期我们为大家呈现和解读了医学界代表对于解决“作业负担”问题提供的专业思考。
这一期,辉辉将继续带领大家去听心理学界代表——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冲为我们揭秘“作业情绪的破坏性”。那么,关于作业情绪,她都说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作业负担
张冲研究员首先为现场嘉宾展示了近期发生的一些有关作业引发情绪问题的案例。一个案例是网上正在热议的一名中学生因为没有完成假期作业怕受责备而跳楼的新闻事件;另一个案例是近期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新闻——一位33岁的年轻妈妈在辅导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生气动怒导致突发急性脑梗住院。
张研究员表示,这样的案例足以说明作业引发情绪问题的巨大危害,而且这种危害不仅是针对学生的,甚至是针对家长的。而且,医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近年来脑梗发生的年龄日趋年轻化,以年轻妈妈居多,脑梗的一个主要诱因就是作业情绪问题。
既然作业引发的情绪问题的危害这么大,那么,这种作业引发的负面情绪从何而来?为回答这一问题,她提供了几份调研数据。
一份来自历时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2000万中小学生作为调研对象的《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报告,这份调研数据显示:一方面,有近一半(45%)的被调查者每天的作业完成时间需要3个小时,另一方面,晚上11点以后睡觉的学生,初中生占到近一半(46%),高中生高达90%。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是由作业压力造成的。而这种作业的负面情绪又对作业完成产生了阻碍作用。
那么,究竟如何避免学生作业中的负面情绪呢?她建议不要为了留作业而留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不要让孩子长时间熬夜写作业等。
辉辉解读
正如张研究员所言,作业负担的危害不单单是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这种负担形成的压力,进而释放出的负面情绪,更多地损害了孩子甚至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的身心健康。
所以,解决孩子作业负担,就要扭转作业中的负面情绪,通过作业的策略变革来激发孩子对作业的热情和积极情绪。
政策对照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6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下期预告
教育是全民的事业,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共同关心和参与。今天,我们为大家呈现和解读了心理学界代表——张冲研究员对于解决“作业负担”问题提供的专业思考。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带领大家,去听听一线教研员对于作业问题的思考。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原创 法治调研君 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