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这3种家庭累死也养不出一个优秀的孩子,看完你就明白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这三种家庭,累死也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尤其是最后一种害人害己

一个孩子成才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接受教育,教育包括了学校教育,同时也包括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个体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

父母的性格,处世方式以及在教育孩子上的认知与思维都会对子女的性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塑造作用,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往往也是根深蒂固的。

精神分析心理学流派(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就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一个人成年之后直至死亡。

童年经历对个体性格的塑造作用也不容小觑,一般来说,人的性格60%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剩下的则是遗传的作用,童年经历对性格的塑造作用受制于环境。

一、家庭教育与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子女的成长环境是构成童年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自然而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的塑造会极其显著。

中国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能有效地预测青少年的犯罪行为,换言之,家庭教育的优劣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是否合理。

我们所接收到的学校教育大多是大同小异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家庭教育的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巨大的鸿沟,不幸的家庭难以教养出有出息的,优秀的孩子,好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超乎想象。

大部分孩子都会通过观察与模仿来习得一定的社会技能,提出“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大部分知识都与他在这个过程中对外界的观察与模仿息息相关。

子女则是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模式来进行学习,父母的行为结果会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对于心智尚未健全的子女来说,就是一种强化。

因此,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模仿父母的行为,在父母行为模式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模式与思维模式,所以有些家庭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让孩子变得优秀,变得有出息。

二、哪些家庭会对孩子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一般来说,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的家庭大多是这3种:

1.争执不休的家庭

争吵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极为正常的,认知观念与思维模式的差异让人与人之间极易产生矛盾与冲突,大部分孩子都见过自己父母争吵的时候。

争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争吵不休,成长于这种恶劣环境的孩子,很难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他的婚恋观也会随之变得消极,争执不休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一方面来说,父母的争执不休意味着感情的破裂,会对子女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其次,争吵不休的父母也会忽视孩子的成长以及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需求。

成长在这种家庭的孩子大多是透明人,会在这种无力,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产生更多的无力感与孤独感,他们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极大影响,成年之后也要花极长的时间进行疗愈。

2.经常家暴的家庭

暴力会对人的身心产生极大的摧残作用,任何肢体暴力都会对被害者留下一定程度的阴影,大部分成长在中国式家庭中的孩子都有过被父母打骂的经历。

打骂在我国的文化环境中是父母的一种教育方式,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然而经常性打骂无异于家暴,家暴对人的人格与性格的形成百害而无一利。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对于心理学爱好者来说,《沉默的羔羊》大部分人都看过,《红龙传》就是它的前身,主人公是个十恶不赦的杀人犯,追根溯源才发现他的扭曲与变态来自于小时候受到的一系列虐待,在祖母的虐待之下,他成为了一个极端分子,用疯狂的方式回馈着童年经历给他带来的伤害。

大部分被家暴的孩子,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出阴影,他们大多会出现心理问题以及性格缺陷。

长此以往,他们的人生也会走向一定的深渊,这种伤害是身心上的双重折磨,对于这群不幸的孩子来说,自我疗愈已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自身价值的提升,有出息,变优秀则是难上加难。

3.过度溺爱的家庭

溺爱一直是中国家庭的常规操作,中国式巨婴正是成长于这种被父母过度溺爱的家庭之中,溺爱并不能让一个人有着健全的发展,在无尽的溺爱之中,他们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也失去对父母的孝顺,对他人的尊重,害人又害己。

武志红在《巨婴国》一书中,尖锐地批判中国式巨婴在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就是一个毒瘤般的存在,没有道德,没有共情能力,有的只是对父母的无尽索取,这种家庭成长出来的孩子是极其危险的。

大多数备受溺爱的孩子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三观,认知上的缺陷让他们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处理问题,并且时常表现出极度的自我中心主义

这种婴儿时期尚未完全退化的全能自恋在此时成为了这群巨婴认知扭曲,做事自私的根源,可怜天下父母心,以为把最好的爱给予子女就能得到子女的感恩,子女就能因此平步青云。

事实并非如此,越是备受溺爱的孩子越难有出息,不仅如此,还会害人害己,在他们已有的价值观中,别人的存在都是为自己服务,错误的认知终会让他们走向深渊。

- The End -

作者 | 汤糜达

编辑 | 廿九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Vulnerability: The Key to Better Relationships | Mark Manson. (2020).Smith, E. (2020). Your Flaws Are Probably More Attractive Than You Think They Are. Vulnerability.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