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生南已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标题写着“我的出路是什么?”
点进去看了她的描述,我了解到她是一位20多岁的女生,目前在读211的研一,妹妹是211的本科,还有一个弟弟。虽然父母在外务工,但家庭关系和氛围都很好。
她目前焦虑的点在于自己和父母的年龄,以及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鲁迅曾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或许当时看到帖子的我,正是这样的心情。在我看来,她正是大好的青春年华,学业即将有成,父母身体健康。
偶尔的迷茫每个人都有,但这和真正意义上的焦虑还是有一定距离。
焦虑也叫焦虑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以焦虑情绪为表现形式,患者会持续性或发作性地出现莫名的焦虑、不安和恐惧感,有些还伴随面色潮红、出汗、心悸等症状。
焦虑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出现,从某个方面来说,它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
但如果可以,我们应尽可能的减少这方面的心理暗示。
在当前的形势下,随着焦虑一词的多频率出现,一批“小镇刷题家”也上了热搜。
据最新统计,2022年考研人数高达457万人,录取人数仅有110.7万,录取率为24.22%。
再来看2022年的国考,报名总人数达212万人,与前期同比增加43万人。报名教师编制的人数就更不用说了。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随着考研、考公、考编人数的增加,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如果遇上名额或岗位减少,想要如愿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于是,大家都撸起袖子向前冲,我脑海里甚至能想象到你挤我碰的场面。在这样的环境下,说不焦虑是假的,但反过来想想焦虑有用吗?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今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上岸教师编。如果不是刷到她的朋友圈,我都不知道她能这么自律。
她先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无论当日状态怎么样,她总会坚持学习。
在她的记录里,很少出现“焦虑”的字眼,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并不觉得她的学习计划很枯燥,反而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马斯洛说:“⼼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就跟着改变。”
放平心态,困难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可怕,与其一味的焦虑不如放平心态,做该做的事,过好当下的生活。
在《论语·微子》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也没有重头再来的选项,但未来的事情一切都有可能。
慢慢来比较快,相信只要步履不停,我们总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这里是野生南已,与你分享书评、影评和生活百评,关注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