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未能建立起一种令人满意的咨询关系。”
从这句话看得出来,在心理咨询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咨访关系有多么重要了。
那么,心理咨询师该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呢?
心理咨询师需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1
尊重
尊重就是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来访者平等,把来访者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
尊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无条件的接纳,既接纳来访者积极的一面,也接纳来访者消极的一面。
尊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体现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
尊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热情礼貌,这有助于双方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
尊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信任来访者,既信任来访者有解决心理问题、自我改变的愿望,也相信即使咨询出现阻碍,来访者仍有解决心理问题的动机,还应相信来访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发展、最终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尊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保护来访者的秘密和隐私,对这些内容予以接纳和保护,不去赞赏或批评,也不随意传播。
尊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真诚,以真诚的心、真诚的感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来访者。
2
热情
热情就是心理咨询师以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态度使来访者感受到关心、温暖和支持。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向来访者表达热情:
在初诊阶段简单、耐心询问来访者心理咨询相关的问题,让来访者感受到温暖可亲。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通过适度运用倾听技巧和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非语言行为,对来访者表现关心和热情。
在心理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地对待来访者,对来访者进行启发、引导、指导、解释、训练。
心理咨询结束时,感谢来访者的密切配合,并通过咨询小结、布置作业、告知注意事项、对来访者适当鼓励,促进来访者回去后继续进行自我探索和改变,巩固咨询效果。
3
真诚
真诚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真诚,心理咨询师以“真实的我”“真诚的我”的角色帮助来访者,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带着“咨询专家”的面具,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来访者的关系中。
心理咨询师在对来访者表达真诚时,重要的是真实和诚恳,但真诚不是简单的不掩饰、不虚伪、不说假话,把握真诚应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
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说实话不完全是真诚。
真诚应该实事求是,不能脱离事实,也不能不懂装懂。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心理咨询师不能忘情发泄自己的内心世界。
表达真诚应适度,过度的真诚反而适得其反。
真诚还体现在非语言交流上,身体姿势、目光、声音、音调等都能表达真诚。
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在咨询早期,真诚体现在“不虚伪”上,在咨询晚期,真诚体现在心理咨询师可以表达来访者的不足和缺点上。
真诚体现在心理咨询师的坦诚上。心理咨询师应如实告诉来访者自己的教育背景、从事咨询时间、擅长和不擅长的内容等。
4
共情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就是共情。
在使用共情时,心理咨询师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要点:
心理咨询师应从来访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来访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来访者相似的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才能恰到好处。
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心理咨询师-来访者之间的角色转换。
表达共情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表达。
表达共情应考虑来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
心理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5
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言语和行为的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来访者拥有积极的价值观和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通俗地说,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来访者。
心理咨询师在积极关注来访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心理咨询师必须辩证、客观地看待来访者,既要看到来访者消极、灰暗、负性的失败、缺点与不足,还应看到其长处、优点等积极、光明、正性的一面。
积极关注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师积极关注,还应帮助来访者积极关注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等,自己发掘自己内在的潜能与资源。
积极关注时应避免盲目乐观。
积极关注时应避免消极。
积极关注时应尊重现实,实事求是。
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自我发现和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6
写在最后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成功的一半。
建立咨访关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持耐心,慢慢打开来访者的心扉,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来访者的真实需求,帮助对方得到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