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名4岁孩子因担心家中变故患抑郁症,医生教父母一个办法:演戏解心结
郑州一名4岁孩子因担心家中变故患抑郁症,医生教父母一个办法:演戏!
【核心提示】近期,近日,河南郑州一名4岁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起初家长看孩子变得沉闷不与人交流,以为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但是到儿童医院一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后来家长又找到心理医生咨询,交谈中,医生发现孩子在听到父母讲述近期家里出现的情况时,神情和注意力格外集中,经过一番沟通,孩子告诉医生,之前在家里听到父母讨论家中出现了变故,很是担心,又不敢说出来让父母徒增烦恼,就一直压在心里。而后医生教家长演了一出事情快解决的戏,孩子得知后心情逐渐放松。医生提醒: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
隐秘在角落的痛——昆明青少年抑郁症调查报告
人民日报:抑郁症10种表现,看一看你是否中招了?
泸县一15岁坠楼女生曾对补习钢琴产生抵触:母亲称她有抑郁症
辅导孩子作业十大后遗症:抑郁倾向,心脏不适,全国家庭9成爸爸在“甩锅”
“青少年抑郁症状不明显”上热搜:因有的父母将其当成“青春期叛逆”
被称为“心灵之癌”的抑郁症:其病根在‘心’,不是无病呻吟、不是太闲太矫情
广州一高二女生嗜睡被诊断是抑郁症上热搜:医生称睡眠过多是抑郁症不典型表现
大参考 新浪微博
【罕见!#4岁孩子担心家中变故患抑郁症# 父母演戏解心结】你没看错,患抑郁症的就是河南郑州一名4岁大的孩子,起初家长看孩子变得沉闷不与人交流,以为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但是到儿童医院一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后来家长又找到心理医生咨询,交谈中,医生发现孩子在听到父母讲述近期家里出现的情况时,神情和注意力格外集中,经过一番沟通,孩子告诉医生,之前在家里听到父母讨论家中出现了变故,很是担心,又不敢说出来让父母徒增烦恼,就一直压在心里。为了打开孩子的心结 ,医生教家长演了一出事情快解决的戏,没想到孩子得知后心情逐渐放松,性格也逐渐开朗。医生也提醒广大家长,在孩子面前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蓝v视界# @大参考 L大参考的微博视频 收起全文d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郑州一名4岁大的孩子,因担心家中变故而患上抑郁症。起初家长发现孩子变得沉闷不与人交流,以为是生病导致的,但经过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身体上的问题,一切指标均为正常。家长只好又去找心理医生咨询,在交谈中,心理医生发现孩子父母一讨论家中情况时,孩子的神情就变得十分专注,注意力格外集中。在与孩子一番沟通后,孩子终于说出了自己不高兴的原因,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延伸阅读————————————————————
视点|4岁孩子得抑郁症,儿童心理问题低龄化不容忽视
2022-09-16中国青年报
据河南广电民生频道《大参考》报道,近日,河南郑州一名4岁孩子患上了抑郁症,起初家长看孩子变得沉闷不与人交流,以为是身体出现了问题,但是到儿童医院一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都正常,后来家长又找到心理医生咨询,交谈中,医生发现孩子在听到父母讲述近期家里出现的情况时,神情和注意力格外集中,经过一番沟通,孩子告诉医生,之前在家里听到父母讨论家中出现了变故,很是担心,又不敢说出来让父母徒增烦恼,就一直压在心里。而后医生教家长演了一出事情快解决的戏,孩子得知后心情逐渐放松。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只会出现在成年人身上,但据2019年11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这足以说明,青少年儿童也会得抑郁症,绝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表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门诊人数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这一数据从全国各地的儿童医院就诊情况就足以说明。据媒体报道,2013年,泉州曾出现的年纪最小的抑郁症患者是3岁;2019年,四川华西医院最小的抑郁症患者为6岁。结合这次4岁孩子得抑郁症的报道,儿童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给家长们敲响警钟。
很多家长不理解,现在物质条件这么好,怎么孩子还会有心理问题。其实,孩子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心理需求也需要得到满足。但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考得好,没有给孩子充足的爱和陪伴,或因为夫妻关系等家庭矛盾,片面追求学习成绩优异等,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再加上孩子不知如何排解,闷在心里,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就逐渐产生。
医生表示,儿童患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除了遗传因素外,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占主要原因。社会因素如同伴关系等人际交往问题,遇到亲人突然离世等创伤性经历;家庭因素如父母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不和,对孩子比较严苛,经常否定孩子等。如新闻中因为父母讨论家庭中出现的变故,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和心理问题。
为此,重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家长要以身作则,维护好和睦的家庭关系,处理好家庭纠纷,不要让孩子卷入其中。如果孩子因为家庭问题而担心,家长要及时向孩子解释清楚,避免孩子有心理负担;孩子要学会自我调节。如主动和家长沟通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向老师、同学、朋友诉说,寻求他们的帮助;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干预;另外,孩子如果出现抑郁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治疗。
(中青评论,作者李华锡)
一个4岁的孩子竟然会有这般大人的心思?很多人可能都感到不可思议。现在的新闻给人一种抑郁症越来越低龄化的感觉,难道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吗?其实不然。
同时,年龄越小的孩子,因为心理的成熟度发育不同,造成的事物的判断能力也不同,从而无法把握自己接触到的消极事件未来的发展走向,因此就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对于该事件的看法,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孩子“早熟”造成的,认为年幼的孩子如果患上了“抑郁症”,一定是早熟的影响。但其实不然,反之,这恰恰是因为孩子不成熟导致的。
由于孩子幼年,本就没有对世界形成完整的认知,他们对事物的判断也有局限性。虽说事件中的小男孩是因为听到家庭中发生变故才导致抑郁症的,但孩子的想法并不是担忧家庭未来的方向会向坏的方向发展,而是他无法判断未来发展下去的结果。
孩子是由于对未知后果的无法判断才导致的。所以,当家长听取医生的建议后,在孩子面前预演出未来的结果,孩子的抑郁症也就好了。
抑郁症一直以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全球问题,而其历史也是十分悠久。如春秋时期的中国,楚穆王之子婴齐在攻打吴国战败后,就因忧恨交加患心病而亡。而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也有关于抑郁症的书面记载。
长久以来,比起成年人的情绪异常,儿童的负面情绪更容易被大人们所忽视,家长们也总是想当然的认为在记吃不记打的年纪是不会得抑郁症的,这可能才是儿童抑郁症一直被忽视的原因。如果有医生给出“抑郁症”的诊断后,父母总会嗤之以鼻,觉得医生是在讲笑话。“我的孩子还这幺小,怎么可能得抑郁症呢?”其实他们这么想也无可厚非,因为人与人确实是不一样的,即使是亲子之间的性格也可能大相径庭。毕竟抑郁症的病因可能是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近年来,儿童抑郁症逐渐走进公众视野,被人们所认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媒体的广泛报道更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把孩子每一次微妙的情绪变化放在心上。早知道,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抑郁症,对一生精神健康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真的要注意不要给孩子传递负能量,有的时候真的要“报喜不报忧”。
洞察孩子的心理,我们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网友评论
没想到啊,一个4岁的孩子,竟然有着大人的心思。我知道我自己,4岁的时候可没有这种心思。难道现在的孩子都这么“早熟”吗?
看把孩子愁的,我小时候也爱操心,家长真的要注意不要给孩子传递负能量,有的时候真的要“报喜不报忧”
小时候爸爸妈妈吵架 我也一边哭一边跪着求菩萨
才4岁啊,这幺小就好懂事
我儿子有一段时间睡觉前都哭一会,6-7岁,问他说怕死,怕家里人死。开导后好转
负面情绪不要表现给孩子!!!
有些小朋友心思很敏感的,之前老是有三姑六婆看到我小妹就说怎么又是个女儿啥的,虽然小妹才三四岁,好几天都睡不好,晚上睡觉都要把我抱紧,后来我问了才知道怕我们因为她是女孩子不要她我睡前都说她是我们家的小宝贝,那些亲戚说我就骂她们,后来小妹睡觉也不做噩梦了
小时候我妈告诉我家里没钱了,我就很担心,告诉我幼儿园最好的朋友后,她把她的几十块零花钱借给我让我们家渡过难关,结果我妈得知后让我还给人家
(注 本文 转载已注明出处 仅供 学习交流使用 不构成商业目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和其它问题 敬请与本网联系 根据作者想法 将及时更正 或删除 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