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还是不去?做还是不做?
该不该想?要不要干?
这是神经症,尤其是强迫症、抑郁症永远绕不开的圈圈。
最要命的是,杏仁核一旦被激活,就会持续性的报警,恐惧感一上来、一上头,什么“忍受痛苦”,什么“顺其自然”都被抛到脑后。
重要的是,这些恐惧感、焦灼感的存在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你因它们感到难受、痛苦的感觉是实在的,它只是让你感觉真实、但它并不是真的,仅此而已。就像冷冻食品,解冻—冷冻—解冻—冷冻...折腾多次,味儿早就变了。现在遭受着的强迫症、抑郁症的痛苦正是多次解冻的,是变了质的,是苦上加苦。
如果你也在自愈强迫症、抑郁症道路上挣扎着,记住下面这3句话,你就离彻底走出困境不远了!
一、症状来了?遇它,要缓
最着急的无非是症状来的时候。
打个比方,我有个习惯,靠右乘坐扶梯,如果被迫只能坐左边的,会一边乘坐在左侧、一边在心里“演电影”:咦?今天不一样,上天是不是也会给我安排点别的不一样?甚至也会有一丝丝的担忧...我跟强迫症最大的区别是,只是对它保持了好奇心、却没被骗!如果这个时候,反复想应不应该坐、又因为坐了反复懊恼,担忧从0.1被放大到99,又怎么不难受呢?
李宏夫老师《情绪自救》一书中强调,你任何遇到的、经历的,都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个世上本身就没有症状,它们只是被主观发展出来的,你越是认定、它就越是。
长期“泡在”强迫抑郁中的人,敏感的心会更多疑,生活工作上遇到点事,尤其想不通、无法理解的,就不自觉的跟强迫症挂钩,只要遇到困难、心情差统统归咎于症状。事实上,困难和担忧是每一个正常人,肯定会遇到的,好比早中晚三顿饭一样平常,因此,强迫症的朋友首先得认清这一点,切勿把什么都一股脑的往症状上靠,这只会强化、固着症状。
原本就正常的事,被完美主义、被不接受,生生绑架成症状。既然症状都是假的,我更不需要当真了,尤其对于急切康复的朋友,让心,缓缓下来,抱着急事缓办的心态,心不再着急起反应、拧巴劲儿就在这一刻减少了。
二、症状又来了?遇它反复,要慢
接纳着,开始还挺管用;不对抗吧,也能感到难受少了些!
可是,始终感觉种阴影,哪怕前一秒没有强迫症状、然后想到这、下一秒准出现。
你必须要清楚的一点:在疗愈中,症状的反复、甚至加重,都是正常的。
第一步,症状的反复。当你保持接纳了、顺其自然了,可能会意识到更多的杂念,相对应的焦虑、紧张感也比平时多,也可能出现了以往没有过的躯体上的反应,本就不坚定、没什么定力的心是必然的。这时的恐慌并不是指南针,是“指错针”,专门给你挑出你关注的地方、让你忧心焦虑。
像刹车一样,惯性还在,车还会溜一会儿,症状的惯性在你停止“顺从”,保持允许的态度了、不跟它起反应了,它的反弹会让你更难受了。慢下心来、坚定的走下去,这都会过去的。
第二步,症状在反复中反复。当你跨过了上面的“山”,能扛得住它,你已经成功了一大步!同时,也要警惕“症状的反抗性”——它不愿意走、不想消失,常表现在疗愈的中后期,你或许感觉自己跌落谷底了,也可能是怎么接纳、怎么带着症状生活工作,一天天的痛苦依旧、更痛苦,太难熬。
抱着“过了就算完”的心态,长长的路、慢慢走。不必深究怎么做才能让症状彻底消失啊,当你在思考这些时,潜在又在关注和对抗它。坚守住,一律不搭理!每一次风暴后,迎来的都将是一次蜕变,而疗愈是一次次的蜕变!
三、症状竟然还在?遇它,要干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肚子饿了,你给他馒头,又不吃,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不饿吗?
来一个事、出现一个想法,就想把它想清楚、想明白,想到最后只能把自己“想进去”。好比说,你知道了顺其自然、了解了接纳,清楚了允许,不管你理解得多么深刻、悟得多么透彻,都没用,因为这些只是一个代名词,一个指导你行动的指向标,你得动起来、得干!
唯有在行动,才能在身和心的层面,了知“这也是会变化的”。对待强迫症,需要放下一个劲的想、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的习性,去做你正要做的事,症状也就在你做事中一点点消散了。
对于重度强迫症的朋友,初心容易被动摇,推荐看看《战胜强迫症》,书中的亦止法,以亦是如此练习做到念念分明,一点点斩断强迫,实现为所当为。专注每一刻的心,没有拧巴、不再较劲,强迫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