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强迫症不治疗就完了?心理学家:我写给抑郁症人的心里话

2022年09月25日19:33:19 心理 1395

抑郁症、强迫症不治疗就完了?心理学家:我写给抑郁症人的心里话 - 天天要闻

去还是不去?做还是不做?

该不该想?要不要干?

这是神经症,尤其是强迫症抑郁症永远绕不开的圈圈。

最要命的是,杏仁核一旦被激活,就会持续性的报警,恐惧感一上来、一上头,什么“忍受痛苦”,什么“顺其自然”都被抛到脑后。

重要的是,这些恐惧感、焦灼感的存在是真实的,也就是说,你因它们感到难受、痛苦的感觉是实在的,它只是让你感觉真实、但它并不是真的,仅此而已。就像冷冻食品,解冻—冷冻—解冻—冷冻...折腾多次,味儿早就变了。现在遭受着的强迫症、抑郁症的痛苦正是多次解冻的,是变了质的,是苦上加苦。

如果你也在自愈强迫症、抑郁症道路上挣扎着,记住下面这3句话,你就离彻底走出困境不远了!

抑郁症、强迫症不治疗就完了?心理学家:我写给抑郁症人的心里话 - 天天要闻

一、症状来了?遇它,要缓

最着急的无非是症状来的时候。

打个比方,我有个习惯,靠右乘坐扶梯,如果被迫只能坐左边的,会一边乘坐在左侧、一边在心里“演电影”:咦?今天不一样,上天是不是也会给我安排点别的不一样?甚至也会有一丝丝的担忧...我跟强迫症最大的区别是,只是对它保持了好奇心、却没被骗!如果这个时候,反复想应不应该坐、又因为坐了反复懊恼,担忧从0.1被放大到99,又怎么不难受呢?

李宏夫老师《情绪自救》一书中强调,你任何遇到的、经历的,都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个世上本身就没有症状,它们只是被主观发展出来的,你越是认定、它就越是。

长期“泡在”强迫抑郁中的人,敏感的心会更多疑,生活工作上遇到点事,尤其想不通、无法理解的,就不自觉的跟强迫症挂钩,只要遇到困难、心情差统统归咎于症状。事实上,困难和担忧是每一个正常人,肯定会遇到的,好比早中晚三顿饭一样平常,因此,强迫症的朋友首先得认清这一点,切勿把什么都一股脑的往症状上靠,这只会强化、固着症状。

原本就正常的事,被完美主义、被不接受,生生绑架成症状。既然症状都是假的,我更不需要当真了,尤其对于急切康复的朋友,让心,缓缓下来,抱着急事缓办的心态,心不再着急起反应、拧巴劲儿就在这一刻减少了。

抑郁症、强迫症不治疗就完了?心理学家:我写给抑郁症人的心里话 - 天天要闻

二、症状又来了?遇它反复,要慢

接纳着,开始还挺管用;不对抗吧,也能感到难受少了些!

可是,始终感觉种阴影,哪怕前一秒没有强迫症状、然后想到这、下一秒准出现。

你必须要清楚的一点:在疗愈中,症状的反复、甚至加重,都是正常的。

第一步,症状的反复。当你保持接纳了、顺其自然了,可能会意识到更多的杂念,相对应的焦虑、紧张感也比平时多,也可能出现了以往没有过的躯体上的反应,本就不坚定、没什么定力的心是必然的。这时的恐慌并不是指南针,是“指错针”,专门给你挑出你关注的地方、让你忧心焦虑。

像刹车一样,惯性还在,车还会溜一会儿,症状的惯性在你停止“顺从”,保持允许的态度了、不跟它起反应了,它的反弹会让你更难受了。慢下心来、坚定的走下去,这都会过去的。

第二步,症状在反复中反复。当你跨过了上面的“山”,能扛得住它,你已经成功了一大步!同时,也要警惕“症状的反抗性”——它不愿意走、不想消失,常表现在疗愈的中后期,你或许感觉自己跌落谷底了,也可能是怎么接纳、怎么带着症状生活工作,一天天的痛苦依旧、更痛苦,太难熬。

抱着“过了就算完”的心态,长长的路、慢慢走。不必深究怎么做才能让症状彻底消失啊,当你在思考这些时,潜在又在关注和对抗它。坚守住,一律不搭理!每一次风暴后,迎来的都将是一次蜕变,而疗愈是一次次的蜕变!

抑郁症、强迫症不治疗就完了?心理学家:我写给抑郁症人的心里话 - 天天要闻

三、症状竟然还在?遇它,要干

如果一个人说自己肚子饿了,你给他馒头,又不吃,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不饿吗?

来一个事、出现一个想法,就想把它想清楚、想明白,想到最后只能把自己“想进去”。好比说,你知道了顺其自然、了解了接纳,清楚了允许,不管你理解得多么深刻、悟得多么透彻,都没用,因为这些只是一个代名词,一个指导你行动的指向标,你得动起来、得干!

唯有在行动,才能在身和心的层面,了知“这也是会变化的”。对待强迫症,需要放下一个劲的想、在思考中解决问题的习性,去做你正要做的事,症状也就在你做事中一点点消散了。

对于重度强迫症的朋友,初心容易被动摇,推荐看看《战胜强迫症》,书中的亦止法,以亦是如此练习做到念念分明,一点点斩断强迫,实现为所当为。专注每一刻的心,没有拧巴、不再较劲,强迫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抑郁症、强迫症不治疗就完了?心理学家:我写给抑郁症人的心里话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