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经常说某皇帝爱猜忌,猜忌程度严重就是心理疾病。
唐德宗李适(剧照)
唐德宗李适从出生起他的母亲沈珍珠就不在身边,缺乏母爱没有安全感,原生家庭给予了他敏感多疑的性格。李适即位后不久就经历泾原兵变、李惟岳、田悦、王武俊、李纳、李希烈等举兵反叛,朱泚攻入长安称帝等糟心事,导致其敏感多疑的病态人格更加严重。
唐德宗这种多疑病的人格正好被卢杞等奸臣所乘。史载“及卢杞为相,知上性多忌,因以疑似离间群臣”。后来御史中丞卢杞坐上宰相之位,利用唐德宗的多疑猜忌,捕风捉影制造诸多疑似事件,铲除异己残害忠良。现在就从当朝重臣右仆射、同平章事崔宁的被害经过,来看一看敏感多疑的唐德宗是如何被卢杞利用的吧!
当时泾原兵变时乱兵攻入长安,拥朱泚称帝。因为事发突然,唐德宗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文武百官有的听着信跟着德宗出逃了,有的根本不知道咋回事就没有跑出去,有的是后来逃出去的,状况很乱。右仆射崔宁就是属于后一种跑得晚一时没跟上唐德宗等人,因此晚到奉天数天。
崔宁到了奉天见到唐德宗,患难之中君臣都很感慨激动,史载“上喜甚,抚老有加”。此时的唐德宗对崔宁的迟到没有任何不满还高兴得很,两人相谈甚欢,德宗还对崔宁关爱有加。
崔宁可能太激动,回去就对身边亲近的人说:“主上聪明英武,从善如流,但为卢杞所惑,以至于此!”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话不知道怎么就传进卢杞耳朵里了,卢杞就着手陷害崔宁。
可是崔宁没有错啊,怎么整他呢?
唐德宗此时狼狈不堪,心灵脆弱不堪,最怕手下的臣子跟着朱泚反叛自己啊!因为当时确实有些留在长安的大臣归顺朱泚了。卢杞就利用唐德宗对众臣的猜忌,开始对崔宁下黑手了。
正好,卢杞的亲信王翃说的一件事,让他计上心来。当时跑路时王翃和崔宁在一起,路上崔宁几次下马解手,王翃就喊崔宁:“别磨叽了,都走到这了,难道你还想回长安不成!”其实崔宁就是尿频而已。
卢杞就让王翃向唐德宗告黑状:说崔宁和我一起来奉天的路上小解好几次,借机在拖延观望。唐德宗这时多疑的心理立即起作用,他就想:就是啊,你为啥在路上多次如厕,哪那么多屎尿啊!是不是想回长安找朱泚啊!病态多疑的人本身就容易捕风捉影,何况现在有人说崔宁坏话啊!唐德宗就此怀疑崔宁要投靠朱泚啦!
偏巧此时在长安称帝的朱泚下诏,“以左丞柳浑同平章事,宁为中书令”。这下完了!以唐德宗多疑的性格,肯定更加怀疑崔宁有二心了:你崔宁路上多次解手是有投靠朱泚的意图,这会儿朱泚封你为中书令升你的官,说明你们早有勾连!这就是多疑人格的认知方式之一——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卢杞此时再给唐德宗本已极端猜忌的心理,加上一副重重的砝码:让朔方掌书记康湛伪造崔宁给朱泚的书信,说崔宁准备和朱泚准备里应外合、图谋不轨。这时的唐德宗的心理已经断定崔宁要反叛了!你崔宁路上多次如厕是在拖延时间,朱泚封你宰相说明你俩有勾连,你写信给朱泚坐实你要背叛我!这就是多疑人格的认知方式之二——循环论证。
此时的崔宁有口难辩,被唐德宗缢杀于宫闱。
如果李适是李世民这样器宇广阔的皇帝,就不会猜忌崔宁。当年有人向李世民告尉迟恭要反叛,李世民立即找到敬德坦露心迹,两人更加互信互敬。陆贽后来针对唐德宗多疑的性格上书直陈其弊,可惜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与其说奸邪的卢杞害了崔宁,不如说是多疑的唐德宗害了崔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