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生活中的精神施虐者?

2022年07月04日13:47:05 心理 1751

断更公众号近一周,有两大原因,一是整理心情,二是预留更多时间来思考语言暴力和精神虐待这件事。

想必大家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虽然很想努力隔绝来自生活中无关紧要的噪音,但总会被社会集体无意识的精神施虐者pua绑架,仿佛在他们眼里,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带着不可饶恕的原罪。

比如说如果你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更多是注意力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但在精神施虐者和惯性PUA的人那里,就衍变成了大量的语言和人格攻击。诸如你脑子笨,或是你祖坟三代在学习这件事上就没有冒过青烟;

再比如说,你出生的时候原生家庭是小康以上水平但你在这一代没有传承的得很好,他们就会评判你简直是没有用的废物,甚至三言两语就能直接上升到孝敬你全家,得出一代不如一代一窝不如一窝的荒谬结论。

还有最近我感受比较深的是作为大龄未嫁女青年的指责性困扰。这种困扰从创业、到职场就业一路延伸到日常生活社交。好像不结婚、不恋爱,就触犯了天条。动辄被打上莫须有的罪名,指责受害者不是生理有问题,就是性格心理上有问题。

如何辨别生活中的精神施虐者? - 天天要闻

也就是说女性如若不成长为社会集体无意识所期待的样子,不被规训、不按规矩做事、不走上相夫教子、洗手包羹汤的道路,那就是失败的。即便你事业再成功、自我再完善,也阻挡不了他们为你准备好的失败者的标签。

如若女性想要反抗这类社会集体无意识,就必然会承受如同洪水般席卷而来的挑剔和指责,其中不乏大量的语言暴力和人格攻击,譬如同男性争论,无论多么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对方也只需要轻飘飘的向女性丢一句:“老女人”,就能轻轻松松的取得彻底性的胜利。

上述情况,若是出现在自我边界较弱、自我认同和接纳度相对较低的人身上,就会被社会集体无意识PUA,从而不向外求而反求诸己。以至于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度越来越低。而精神施虐者则通过一步步语言打压人格攻击,逐渐摧毁受害者的内心,从而达到心理操控受害者和给受害者洗脑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朋友们辨别生活中的精神施虐者,笔者梳理出了关于“精神虐待”的11种手段,以下请享用。

所有精神施虐者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牢牢掌控受虐者。所以施虐者往往会这么做(折磨受虐者) :

▍第一拒绝直接沟通

面对直接提问只会闪避。对方每每以退为进,从不直截了当。以至于被虐者要问自己“我哪里得罪他了?他为什么讨厌我?”

因为他什么都没有说,所以任何事都可能是他不满的原因。这种虐待手法就是拒不承认两人之间有问题,且不愿沟通也不愿共同寻求解决之道。如果打开天窗说亮话,冲突就有可能得以讨论,或许能找出解决办法。可惜在施虐者的世界里,最要紧的说防止受虐者思考、理解和反应。使冲突加剧的有效方式就是不要对话,默默地把过错加诸对方,而受虐者的发言权往往被剥夺。

▍第二言语歪曲

不希望让你听清楚他在说什么。施虐者故意含糊其辞,制造混淆。事后他可以推诿说“我从来都没有那么说过”而逃避责任。

他喜欢用间接方式传递信息,不会惹祸上身。他喜欢说话只说一半,比如:受害者问你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你知道的。事实上你压根不知道,如果再追问,对方就直接说,那你多反省吧,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从而为自己的各种误解和误判留下辩驳空间。

▍第三撒谎

施虐者一般不直接说谎,而是暗中制造误解,再把误解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方面。

简单点说就是施虐者不管说什么,总有办法颠倒黑白,证明自己是对的,尤其当受虐者心神不宁又不想争辩时。施虐者往往通过三种方式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第一拐弯抹角比如:女人好可怕!当对方提出抗议后,改口:我又不是在说你,你太敏感了!

第二答非所问比如:当妻子质疑丈夫忠诚的时,对方却说:你这么疑神疑鬼,恐怕自己心里有鬼吧!

第三对细节的更正比如:妻子指责丈夫带别的女人去鬼混了8天,对方却说:你才说谎!明明是去了7天,而且不是女人,是一个同事!

▍第四嘲讽、轻蔑

嘲讽和轻蔑往往可以帮助施虐者占据一个高地。一般,施虐者在公开场合一先从夸张地描述一 些无伤大雅的、甚至对方私密的事情入手,然后在周围同伴中找人与他唱和。

自恋的施虐者常把旁观者骗得团团转,因为他们浑然不知受虐者的真实经历,施虐者往往有本事把旁观者变成他们虐待行为的共犯。

▍第五利用矛盾

以矛盾的方式妨碍沟通,因为不了解情况,所以无法回应。施虐者往往口头上说一套,行动上又是另一套。在日常中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种下疑心,让受虐者立足的基础动摇,无法辨别谁对谁错。


▍第六否定人格

“要是没有我在你身边,谁会理你,少了我你只会孤零零的!”一个自我意识脆弱、缺乏自信的人听到这类贬抑的话,就容易将其吸收内化,以为那是事实。

由于施虐者表示那些都是事实,受虐者无法判断真伪,自我便会跟着消失。

▍第七离间与征服

施虐者很擅长挑起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激起嫉妒与对立。他们会用下列方式:

迂回地引起怀疑,你不觉得某某人是这样的吗?

2把A对B的话透露给B。你的朋友告诉我,她认为.....

3用谎言煽动他人敌对。

▍第八展现强势

施虐者喜欢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他懂得比较多,因此握有真理,而且是唯-的真理。他会把自己的主张说成是公认的前提。听到的人会想“他说的应该不会错,因为他好像很有把握。”因此,对于较脆弱的同伴,施虐者能给予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第九恨意表面化

当受虐者要走,施虐者会很恐慌。

与一般看法相反,这不是由爱生恨,而是因妒成恨。施虐与受虐的关系并没有爱,只是当事人的欲求罢了,而欲求的对象也不是受虐者,而是对方拥有而施虐者想据为己有的东西,而往往施虐者从受虐者身上无法满足所有的欲求,因此感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而这些都是恨意的来源。

施虐者合理化恨意的方法,就是怪责受虐者压迫他,所以他这么做是正当防卫。施虐者会把最邪恶的意图安放在对方身.上,因为他担心对方会有所行动,所以往往会先下手为强。

▍第十虐待行为开始起效

施虐者会确保让受虐者知道,不遵从自己的意愿会有什么后果。他会通过寄信、打电话、网络等渠道来达

到目的,而这往往被受虐者视为定时炸弹。

如果有目击者在场,攻击会化作许多小动作,一旦受虐者掉入“挑拨”的陷阱,开始大声辩解,就会显得是受虐者在发脾气,而施虐者可以假装自己是受虐者。

▍第十一受虐者被逼得走投无路

施虐者会设法让受虐者对他不利,以便指责对方为“恶人”,让对方成为挑起冲突对罪魁祸首。他会利用受虐者的某个弱点,把它过度夸大,让受虐者也认为自己有问题。施虐者逼迫对方犯错,然后大肆批评或诋毁对方,借以强化受虐者的不良形象和罪恶感。这样施虐者就可以从中获益,让自己看起来像无辜受害的一样。

如果你看完了全文,会发现施虐者的手段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并非闻所未闻。最后如有受益,请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哲学式生存”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