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焦虑还是抑郁?正确诊断再治疗

2022年07月03日01:31:02 心理 1233

压力、焦虑还是抑郁?正确诊断再治疗 - 天天要闻


Hello,大家好。


这里是壹脑云科研圈,我是喵君姐姐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的爱文,让他来给我们分享一篇发表在网站Yale Medicine的文章Stress, Anxiety, or Depression? Treatment Starts With the Right Diagnosis(压力、焦虑还是抑郁?正确诊断再治疗)”


话不多说,就让我们快看看文章到底都说了些什么吧!


1

引言

早在冠状病毒将恐惧裹挟着疑惑注入日常生活前,美国人便已经感到惴惴不安了。他们压力的来源多样:逐渐上涨的医疗费用、性别或种族歧视、工作……


长期压力所在之处,也少不了焦虑。根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数据,大约31%的美国人会在他们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焦虑症。


压力、焦虑还是抑郁?正确诊断再治疗 - 天天要闻


此外,焦虑常常与抑郁相伴而生。根据美国焦虑症和抑郁症协会的数据,近一半被诊断患有抑郁症的人也患有焦虑症。


似乎这些统计数据还不足以令人担忧,但这场全球大流行病正以多种方式颠覆日常生活,导致数百万美国人失业,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安全地生活?孩子们会在九月返校吗?我会失去工作吗?我或我关心的人会生病吗?


“我通过这些担忧到得到的经验是——我无法控制周围发生的事情。”耶鲁大学医学心理学家兼女性健康主任卡罗林.M.马祖尔博士说道。


失控的感觉会导致压力、焦虑甚至抑郁。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不同才能保证正确的治疗。


2

什么是压力

压力是对某种情况的生理反应。


当大脑接收到威胁信号时,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在内的神经递质会激活大脑中一个较为原始的部分——杏仁核,它在进化过程中让身体在面对“战或逃反应”的情境时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大量化学物质也会打败大脑中更理性的、更高等的部分——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和激素的结合,这会使你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当身体准备对某种情况做出反应时,你的心跳会加快,呼吸也会变浅。这使得你很难用前额叶皮层提供的更平静的情绪、更谨慎的逻辑及冲动检查来进行反思。


压力、焦虑还是抑郁?正确诊断再治疗 - 天天要闻


数百万年前,这个复杂的程序挽救了人类的生命。今天,当面对日常压力源时,它威胁着我们集体的心理健康。


因此,这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现代问题。


“在当代社会中,个人会长时间承受压力,”马祖尔说“压力不再具有警示我们的初始生物学功能,它长期或慢性地伴随我们,并且无法摆脱。”


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出现诸多问题,如头痛、便秘、腹泻、胸痛、失眠和磨牙。如果不加管控,压力会增加一个人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同时,压力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压力也会导致免疫系统减弱,致使人们更容易患感冒及感染其他疾病。


为此,马祖尔提供了一些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建议,它们可以在疫情期间和之后帮助我们阻断和减轻压力,如下:


1. 运动和均衡饮食。在日程安排加入散步,跑步,骑自行车,有氧运动或瑜伽课程,并尝试在日常饮食中加入更多的水果,蔬菜和全麦食物,这些变化可以帮助你减轻压力,改善不良的感觉。


2. 建立日程安排。研究表明,可预测的日程可以避免压力导致的失控情绪。“现实愈发明确,这场疫情不大可能迅速得到解决,”马祖尔说道,“我们需要创建个人规划或日程安排,这是有益的,并使我们拥有可控感。”


3. 做对你个人有意义的事情。适应力的核心之一是在现实生活中有所追求。因此,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什么是重要的,并且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努力。


3

什么是焦虑

焦虑与压力具有相同的物理和生物要素。二者的区别是,压力有关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不断增加,我们的思想陷入重复的担忧或是恐慌导致的思维循环中。


“可以把焦虑视为人们因存在未知因素或感知到的危险而对压力和恐惧的正常反应,”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助理教授,康涅狄格州拉丁裔行为健康系统主任、心理学博士米歇尔·阿丽赞扎·席尔瓦说道,“然而,当这种感觉在威胁消失后仍持续存在,且开始干扰日常功能和关系时,我们就该在临床上注意这种情况了。”


压力、焦虑还是抑郁?正确诊断再治疗 - 天天要闻


另外,席尔瓦还解释说,焦虑也可以被描述为一个人内在的决心和力量被外部压力源所超越的感觉。


单一原因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都可能导致焦虑症。焦虑的诱因可能很明显,例如失去工作、房子,也可能是难以发现的的,例如过去的创伤性事件。


“了解环境是关键,”席尔瓦说道,“我尝试对患者当前的环境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了解他们在现实中的感受和经历。例如,我的许多客户都在应对与贫困或移民有关的压力源。”


席尔瓦推荐了一些帮助缓解焦虑的技巧:


1. 从事需要专注的活动。重复的焦虑想法可能会固定于过去发生的事情,或者是担心半未知的将来。“任何能帮助我们活在当下的事情,如写日记、涂色或练习冥想,都可以帮助打断焦虑,”席尔瓦说。


2. 练习自我同情。“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经历过焦虑——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感觉,”席尔瓦说。她强调要接受你感到的不快,而非根据你任何的经历来评判自己。


3. 寻求专业人士帮助。虽然人们寻求心理健康服务时仍然存在严重的羞耻感,但是医疗项目和专家可以帮助进行各种治疗,包括个人或团体治疗以及某些药物治疗。


如果焦虑特别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它也可能会与抑郁症交织在一起。虽然抑郁症的症状可能看起来因人而异,但它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无法享受生活。


4

什么是抑郁

与压力和焦虑不同,人们对抑郁症的原因、症状和机制知之甚少。它使人衰弱,并会导致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失能,包括工作和人际关系。


世卫生组织将抑郁症列为全球残疾的主要原因。当抑郁症患者产生自杀的想法或计划时,便可能致命。


“在美国,每年有近 50,000 人死于自杀,而且这一比例似乎还在上升,”耶鲁大学精神病学家、抑郁症研究项目主任、医学博士杰拉德·萨纳科拉说。


抑郁症的生理症状可能包括体重减轻或增加、睡眠不佳、身体疼痛,以及说话或行动迟缓。它的精神症状可能包括持续的悲伤、绝望、焦虑和精神麻痹。


压力、焦虑还是抑郁?正确诊断再治疗 - 天天要闻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是个负担,他们就不太可能与他人接触,最终可能在社交时畏缩,”席尔瓦说,“抑郁症会导致思想的内耗和内疚感,它会损害一个人思考、集中注意力以及形成记忆的能力,”卡茨博士说道。


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改变了其对抑郁的看法,从视其为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化失衡转变为以更广泛的方式看待这种疾病,即抑郁症可能是由脑中神经元、神经细胞间的电位活动变化引起的


“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以让我们知道某人是否患有抑郁症、患有哪种抑郁症及为什么患有抑郁症的影像学研究或生物标志物。”卡茨博士说,“因此,目前我们通过临床评估和常见症状评估问卷进行诊断。”


无法确定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意味着治疗虽然可能对某些人有效,但也要依赖于反复的试验。


“不幸的是,我们还无法治愈抑郁症。因为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哪种治疗方法效果更好,”萨纳科拉博士说,“我们正在接近,我们希望现在正在进行的一些研究将在未来十年内让我们更接近,但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开药(或提供治疗)的精神科医生以及从事不同类型治疗的心理学家或治疗师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这对多数人来说可能是有效的。


席尔瓦说,对于多数人,专业的帮助是康复之路上重要或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她提出了可以暂时缓解这种疾病的另外两个方法:


1. 锻炼。许多研究指出,经常锻炼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强大的积极作用。“抑郁症病人常常会冥思苦想;运动可以在短期内打断它,”席尔瓦说。


2. 与他人联系。虽然鉴于目前的隔离政策,该建议似乎特别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与家人或朋友通话来替代面对面的交流。


5

5

小结

压力、焦虑和抑郁是人类的共同经历。如果你正在经这种困境,请明白你可以通过亲朋的支持或者向专业人士寻求建议来摆脱这种困境,你并不孤单。


那么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到此结束啦,你有哪些克服焦虑、缓解压力的好办法呢,快来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参考文献

Raven, Kathleen. “Stress, Anxiety, or Depression? Treatment Starts with the Right Diagnosis.” Yale Medicine, Yale Medicine, 21 May 2020,

https://www.yalemedicine.org/news/stress-anxiety-depression.


作者|爱文

排版|Uka

校对|喵君姐姐 昆昆


压力、焦虑还是抑郁?正确诊断再治疗 - 天天要闻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