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2021年09月23日19:09:02 心理 1774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人的大脑与神经系统以及心理现象太过复杂。现在人们对于抑郁症的研究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它还没有一个成型的完善解释。

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天天要闻


目前科学研究上发现了一些与抑郁症存在密切相关的因素。第一个是遗传因素。抑郁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或者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大约是一般人群的2-4倍。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个家庭中多人患上抑郁症的情况。在抑郁研究所的社群中,就有一对父女。父亲是躁郁症,常有抑郁发作。女儿则是抑郁症。

曾排名美国第一的网球选手克里夫·里奇曾患抑郁症。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患过抑郁症。但是这种论断的依据还仅仅是患病现象。研究人员通过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等方法。发现确实是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也得抑郁症的比例更高。

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天天要闻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不是由于基因遗传导致的。如果是那么这种遗传到底是位于哪个基因位点或者基组。这些问题的答案至今尚不明确。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于2019年发表的论文称。研究人员发现,抑郁基因slc6a4与抑郁症毫无关系。相信很多网友都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过这条微博热搜。对于这个消息需要正确理解的是。这组基因与抑郁症无关,推翻了20年前的假设。

但是否存在其他与抑郁症相关的基因,至今仍不能下定论。现在我们只是根据很多抑郁症患者的亲属也患有抑郁症,并且比例明显高于常人家庭。这一现象是存在的。有人会提出疑问。很多人都是家族里没有人得过抑郁症,但是他却得了,这又怎么解释。

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天天要闻


关于这一问题,有两种推测。是抑郁症基因也许存在表现性的问题。携带基因,并不一定就表现出抑郁症。但是下一代经过基因重组,就可能表现出抑郁症。是除了基因遗传还会有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要知道人脑具有可塑性,外部环境刺激是可以改变人的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元数量以及突触连接和传导通路的,所以外部环境刺激也有可能会使人得抑郁症。

第二个是生物化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包括2个。一个是躯体病变。另一个是神经递质水平以上。

躯体病变是指有些得了脑部肿瘤的人就可能会伴有抑郁症状。因为肿瘤可能触及的那些与抑郁症状相关。比如边缘系统这一类的脑部区域或者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抑郁障碍。

由于饮食限制,对疾病的担心,以及某些书里改变啊。比如血糖紊乱和神经内分泌的异常,这些都增加了得抑郁症的可能性。但神经递质水平相较于基准水平的意义上,在通常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主要是得抑郁症原因。

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天天要闻


20世纪中叶,有研究人员对一些抑郁症自杀者的脑部进行研究。通过显微镜看到大脑那三种神经递质的浓度异于常人。这三种神经技术,分别是:血清素系五羟色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现在市面上的抗抑郁药,就是根据如何调解这三种神经递质水平。

五羟色胺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它主要影响人的快感水平。郁症患者的五羟色胺通常低于常人,所以他们会出现睡眠紊乱,尤其是失眠的情况,并且对于快感体验降低,觉得开心不起来。有很多抑郁症患者进行自残行为,并说感觉不到痛。很可能也是由于五羟色胺水平低导致的。

多巴胺掌管着人的思维和想法是否活跃。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水平,通常低于常人。所以抑郁症患者通常出现精神运动性激越,觉得烦躁不安难。

一方面,肾上腺素主要影响抑郁症患者的食欲和性欲。抑郁症患者的肾上腺素或高于或低于成人,所以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进食紊乱。有的暴饮暴食。有的食欲不振。

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天天要闻


抑郁症第三个相关因素是心理因素,也就是个体的气质性格因素。一般来说,低自尊水平的人和有悲观思维的人更容易抑郁。有一个故事可以体现乐观思维与悲观思维的不同,相信大家都听过。

同样是走在沙漠里。乐观的人看见瓶子里半瓶水,会开心地说:真好,还剩半瓶水。而悲观的人则会说:糟糕,只剩半瓶水了。认知影响情绪,悲观的认知就会带来低落的情绪。低自尊和悲观的人,很容易想到事情消极的一面,并且容易自卑自责。长期以来就积少成多就可能引发抑郁症。

主要由遗传和生物化学原因引起的抑郁症,我们称之为内源性抑郁。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抑郁症被称为外源性抑郁症,也叫心因性抑郁症。由心理因素导致的叫做抑郁性神经症,通常表现为恶劣心境。由环境应激因素引起的叫做反应性抑郁。

到这里,我们就已经介绍了三种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因素分别是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心理因素。接下来我们谈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外部的社会环境因素。

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天天要闻


这种环境因素从长期来看,包括压力积累与社会支持系统薄弱。从短期来看,主要包括创伤性事件,比如暴力侵害、虐待、失恋还包括应激性事件。比如亲人突然去世,自然灾害。长期的压力积累,比如成长与教养环境,中长期生活在被忽视,缺少关爱或者一段时间这个升学、升职的压力事件。

我曾经见过一位抑郁症患者。她长期被校园霸凌、被孤立。在学校里,她几乎没有朋友。吃剩饭、被奚落、被殴打都是常事。当她试图向同学求助的时候,无人回应。当她向老师求助的时候,老师就摆出一副不相信的姿态。她想向家里人求助,可是她的家庭重男轻女,从不真正关心她。长期的感受不到关爱,再加上学业压力。两年后,得了抑郁症开始休学。得了抑郁症了,她开始自我怀疑,觉得没人喜欢他,这都是自己的错。然而整日郁郁寡欢,不想说话、不想做事。觉得对这个世界没什么留恋。最后想要轻生寻求解脱。

为什么长期的压力环境会让人抑郁呢?内分泌学和生物化学家塞利把适应压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警觉阶段。此阶段发现了事件,并引起警觉,同时准备战斗。

二是搏斗阶段,此阶段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和消除压力或适应压力,抑或退去。

三是衰竭阶段,此阶段,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资源。最后精疲力尽。

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天天要闻

当一个人长久地面对压力。这种压力强度又经常超出自我的可承受范围之后,身心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抑郁。就像故事中的女孩儿。她挣扎过、努力过、求助过。但最终还是被压垮了。

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容易导致抑郁。那就是长期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社会支持系统,可以说是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这个因素却被严重忽视了。当你陷入困境时,若是有人能拉你一把,也就不至于抑郁了。而在刚才我们讲的那个例子中很显然主人公当时是没有社会支持系统的。所以她最终扛不住,抑郁了。

心理常识:他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 天天要闻

关于抑郁症的病因,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抑郁症是由于内部原因与外部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内部原因,指个体的基因生物化学因素以及心理特征。这也影响个体的抑郁数值,决定个体的抑郁易感性,也就是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有多少。而外部环境因素则决定了这种可能性到底会不会发生。

这个过程可以比喻为扣动扳机的过程。内部原因代表,在枪里是否有子弹以及有多少颗。而外部环境原因象征着扣动扳机所施加的压力。若是弹夹没有子弹,个体当下不具备抑郁因素。即使扣动扳机也不会发生射击。若是在枪里有子弹,没有让人抑郁的压力环境,个体也不会得抑郁症。只有当个体本身具有抑郁特质,同时外界因素又对个体进行施压,子弹才会最终射出。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