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精神内耗”改变自己

2021年08月01日21:54:43 心理 1564


内耗效应指在群体心理学中,人们把社会或部门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这一效应在群体中常常发生。我们个体也会有内耗:自我精神内耗,自我内耗多数是由于人对自己的不接纳、或者纠结、批评,导致的因为自我原因对自己精神、身体的消耗,对个人来讲是一种损伤,久而久之工作、学习效率变得极低,更有甚者,轻则焦虑,重则抑郁!


精神内耗严重的人有以下特特征:


很多时候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感觉已经累得不行。


做得不好,又会在事后不断地反思和谴责自己,觉得自己很失败。


因为害怕失败,很多事情不到最后一刻不去做。最终,陷入拖延-自责-拖延的怪圈。

如何解决“精神内耗”改变自己 - 天天要闻


以下这几种类型的人容易精神内耗:


内向型人格容易精神内耗。天生内向的人在社会活动中不占优势,生性敏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心理会有极强的愧疚感,总是感觉是自己的错误影响整个团队,无形的给自己很大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在心里形成:自我责备-影响效率-工作失误-自我责备的无限循环怪圈。


付出型人格容易精神内耗。付出型的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每次做什么事都是先为其他人着想,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总是会考虑自己的安排是不是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但凡有一个人不满意,自己就会觉得这件事没有办好,自己愧疚,有种深深的负罪感,这种状态会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还有就是双重人格的人最容易精神内耗。双重人格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相矛盾,大脑经常会有两个对立的小人在打架,刚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就会出现一个相反的声音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然后开始复杂的心理斗争,最后不了了之,这种自我否定的心理,让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都被自己一一否定,最后什么都没做好。

如何解决“精神内耗”改变自己 - 天天要闻


如何才能改变精神内耗的状态呢?根本方法就是你充实自己的速度要远远大于你内耗的速度。把自己想象成一块电池,当你直至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却没有在不能量补充,自身的能量总会被消耗完全,所以改变内耗的根本就是要源源不断的从外部吸收能量。


1.冥想练习


每天起床后给自己15分钟的时间,做冥想练习,冥想有助于注意力的训练  冥想时,人们静静地坐着,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随着空气从鼻孔中出入,人们沉浸在自我感觉中。任凭思绪涌入脑海,又轻轻将其拂去,呼吸,拂去。研究发现,这样训练冥想三个月,大脑分配注意的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


2.读书习惯


每周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提高自己短板的书籍,通过阅读书籍来放松自己工作压力,减少刷手机的频率,因为那些没有营养的短视频只是让你获得了短暂的快乐,其实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习惯,它不会对你有任何改变,还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有时候你刷到凌晨都没有感觉,久而久之就像鸦片一样让你颓废至极。


3.定期运动


长期在高压环境下工作,身体和心理都会有极大的负担,现在是拿着生命在拼命赚钱,以后可能就是拿着钱在买健康,所以给你分配一些时间,定期做一些运动,让自己的身体疲劳得到缓解和放松,这会大大提高自己工作效率,也会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变,运动就像整容,它对你的影响是由内而外的,也会让你的自信心大大提升。


4.战胜惰性


一切精神内耗的根本原因是惰性,自己对自己期望太高,但是自身实力又无法实现目标,想提高自己,永远都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自己的生活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无法实现的时候,索性“躺平”,这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现状。战胜惰性的过程很艰难,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能做的是每天改变一点,久而久之一定会比现在的状态越来越好!

如何解决“精神内耗”改变自己 - 天天要闻


改变精神内耗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战胜现在的自己,不断的从外界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你充实自己的速度远远大于自己内耗的速度,你才不会陷入恶性循环。当你的时间都被有意义的事情填满,你就没有心思再去被那些无用的事情困扰,所以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自己重新蜕变,你将会迎来崭新的人生。

心理分类资讯推荐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 天天要闻

人的情绪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情绪的突然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未解决的内心创伤人们可能在过去的经历中遭受了某些创伤,这些创伤在潜意识中留下了痕迹。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或触发点时,这些潜在的创伤可能会导致情绪的突然爆发[1]。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 天天要闻

N+1孤独症家庭康养项目启动,劝募大使发布倡导书

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N+1孤独症(农村)家庭康养项目"劝募大使董家乐发布关爱孤独症倡议书。尊敬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乐,来自郑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国助残日,很荣幸以劝募大使身份参加本次助残日主题活动。您了解孤独症吗?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 天天要闻

心理学专业,可没那么简单!解读心理学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

#头条创作挑战赛#孩子上大学,想学心理学专业,那你知道心理学在大学里面,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吗?从心理学专业毕业,未来是干什么的?以及这个专业的就业怎么样?好不好找工作?围绕这几个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详细来解读下——心理学。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 天天要闻

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现状: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发公众关注与反思

近日读罢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的相关采访报道,不禁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华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举引发公众强烈反响及传媒广泛关注。借由此案,我们既可洞见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现状,亦能对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与处理方式进行反思。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 天天要闻

抑郁焦虑症强迫症导致人格改变,是驯化思维的结果,要学会...

从心理层面来说,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都会经历漫长的思维驯化过程。由此被驯化后的思维模式导致刻板的条件反射,形成行为方式跟认知方式,经年累月下沉到潜意识层面,逐步渗透并影响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对价值的取向,导致抑郁性人格跟焦虑性人格。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 天天要闻

发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吗?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人类的心灵感应或者第六感,是真实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驳!我们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觉”的俗称,又称“心觉”,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 天天要闻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现过“情绪劳动”吗?

近日,#亲密关系中的情绪劳动是什么#这个网络话题,引起了很多网友关注,有网友评论说,“情绪劳动是耐心、爱心、操心的复合词,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还不一定能得到对方认可”。记者注意到,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点赞认可。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艺术助我释放情绪,找回丢失的“松弛感”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紧张和疲劳,导致我们常常忽视或压抑自己的内在情绪:压抑自我:习惯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悦别人;持续焦虑:不想“内卷”,但竞争压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松下来;束缚心灵:身边有太多框架规则,囚禁住了那个曾经热爱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 天天要闻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那么,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一、孤独感增加当男人习惯了与伴侣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在夜晚,没有伴侣的陪伴,他们可能会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