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会在一生中经历一些创伤打击,
这些创伤事件可能不会给某些人留下长期影响,
但也有成千上万的人无法从中脱身,
还会因此出现闯入性再体验、噩梦等症状,
或者是出现妨碍日常生活的负面情绪,
这种现象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简称“PTSD”。
那么,“PTSD”到底是什么呢?
又该如何治疗?
今天我们就邀请了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主任王国强
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PTSD一般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其中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3月以上的称为慢性PTSD,而若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
"PTSD"主要症状有哪些?
PTSD的核心症状有三种:即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且这样的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
1.创伤性再体验
患者的思维、记忆或在梦中反复、不自主地涌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也可出现严重的触景生情反应,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2.回避和麻木
长期或持续性地极力回避与创伤经历有关的事件或情境,拒绝参加有关的活动,回避创伤的地点或与创伤有关的人或事,有些患者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不能回忆起与创伤有关的事件细节。
3.警觉性增高
过度警觉、过分惊吓,可伴有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易发怒及焦虑情绪。

4.其他症状
有些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同时抑郁症状也是很多PTSD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如何确认是否患上“PTSD”?
重大创伤事件是PTSD发病的基本条件,患者经历、目睹或遭遇自身或他人的死亡、或威胁生命、严重的身体伤害、或性暴力经历。但创伤性经历不代表一定会患PTSD。
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在创伤性经历一个月内即使出现PTSD症状,并不能得出诊断,PTSD患病率约为7%~12%,部分个体在创伤经历产生的应激症状会自行消退。
PTSD的判断并不是简单的症状比对,需要由心理医生及持有专业资质的心理专业人士进行严格的筛查和慎重诊断,请大家不要仅根据部分疑似症状就自行诊断得出结论!!
一旦确认患上"PTSD"应该如何治疗?
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暴露疗法等。
认知疗法:让患者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创伤性事件,逐渐意识和修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降低恐惧和焦虑水平等。
暴露疗法:心理治疗师会要求患者重复地讲述或回忆受创伤的过程,直到患者逐渐脱敏不再害怕,更加坦然接受和面对创伤经历。

"PTSD"是人类碰到灾难时的正常反应的
严重表现或异常状态,
但我们有办法不让这种反应变成常态。
希望受到心灵重创的人们能够
更多地寻找家人、朋友或医生的帮助,
而不是沉溺于悲伤之中不能自拔,
甚至使用烟酒、药物麻醉自己。
而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家人、朋友,
请给他们更多包容和帮助吧!
【来源:无锡eTV全媒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