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广州美术学院(下称“广美”)举办“时代美学·湾区美育——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美育”高端论坛,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美学和美育理论研究方面专家齐聚一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围绕马克思主义美学和高校美育的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学与美育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发展、宏观与微观等多个维度,探索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美育,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广美党委书记谢昌晶表示,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推进高校美学与美育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助力提升艺术院校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和艺术价值追求,并推动促进“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人才培养。
“过去的一百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的一百年。”提及马克思主义美学历程,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说,马克思主义是建构新的美学体系的思想依据,也是百年中国美学发展的动力源。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杰认为,马克思主义审美最核心的观念就是把握现实。“现代社会的发展表面是技术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状态和社会理性的改变。”他说,面对这种改变,要在审美文化、审美教育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审美的感性形式将具体的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美学精神内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促进健康的社会审美机制形成,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中华传统美育有何关系,是专家们较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在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宋修见看来,中华传统美育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与创造所形成的独特审美趣味、教育理念和生活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相比,二者在对美的根源和如何认识美、创造美等问题以及美育的根本宗旨、实践路径等方面有着很多相通、相合、相呼应乃至相同之处。
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广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平华建议,艺术类高校应积极探索“艺术思政”研究方向。“这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艺术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为艺术院校马院学科建设拓宽了思路,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记者】姚昱旸
【通讯员】江粤军
【作者】 姚昱旸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