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子的旅行》:一个原子的史诗

一个小小的碳原子,却见证了浩瀚宇宙138亿年的壮阔历史和地球万物生命的演化。

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不是吗?

我们都背过元素周期表,也曾为那令人头大的化学公式焦头烂额(此处仅指我自己这个学渣),坦白讲小时候学生物化学完全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所以那些既枯燥又烦人的字母在我眼中毫无生命力可言。

直到长大后我读了一段话,大意是讲作为同样是碳基生物的人类,却可以拥有思想,拥有灵活的双手与大脑,拥有无限的潜能和创造力,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的确如此啊,所以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来自生命的馈赠一点不假,何必焦虑,何必不满足。

这本书是由美国艺术家约翰·巴尼特根据意大利化学家普里莫·莱维的著名作品《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个元素“碳”改编而成的。

在元素周期表的118个元素当中,碳元素是最能代表生命的元素之一——“碳的演变史,其实就是生命的进化史。”

在书中通过一个碳原子的漫游旅行,带我们见证了星系的形成,有机生命的产生与繁衍、演变与进化,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生命演变出了惊人的生物多样性

同样这颗原子也带我们见证了恐龙的灭绝,人类的诞生,见证了人类文明一步步走到如今的模样,见证了万物生长。

它甚至见证了葡萄的成熟,见证了蒲萄柚果汁变成葡萄酒的全部过程。同样它也见证了每个生物的身体结构与机能,见证了昆虫们的生存模式。

从我们的生到我们的死,碳原子陪我们到最后一个标点。

什么是碳原子,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比起课本上枯燥晦涩的文字说明,在这本书中的碳原子,仿佛同样拥有着生命。

它用它的生命赋予了我们的生命。

“这就是碳,一个原子的史诗,一个关于生命的奇迹。”

看这本书最大的感慨是感叹生命的神奇吧。在浩瀚宇宙之中,人类是如此的渺小。而构成每一个生物的各种元素则更是渺小。可正是每一个渺小的它们和我们,构成了一个文明,一个世界。

在漫长的旅行之中,碳原子与其他各种元素结合,产生各种奇妙的反应,进行各种生命的演化。而对于人类来说,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何尝不是时时在接纳与吸收新鲜的事物。

世界每天都在更新,每天清晨睁眼,或许可以庆幸一下“啊,我还活着,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又多么幸运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