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寿之乡金平的故事之一:全民护水用水篇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生存之本。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也是保护世界万物的生命。

巍巍云贵高原,广袤哀牢山;滔滔红河水,滚滚藤条江。祖国西南边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简称金平县)位于红河州南部,西接绿春县,北邻个旧市元阳县,东隔红河与河口瑶族自治县相望,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全境东西最大横距115公里,南北最大纵横70公里。

金平县地处得天独厚的中越边境沿线崇山峻岭地带。其区域内主要江河有红河、藤条江金平河等,并辔齐横贯金平县全境,蜿蜒东南,奔腾而去。红河南岸、藤条江、金平河两岸山高林密,流水潺潺,四野碧翠,巍峨群山起伏跌宕,高峻挺拔。苗岭山寨、傣家竹楼、瑶村、哈尼和彝寨星罗棋布,广嵌山腰河谷。自古以来,青山绿水养育着金平的各族人民。

金平县这块富庶之地世居着苗、瑶、傣、哈尼、彝、汉、壮、拉祜苦聪人)、布朗莽人)9种民族。据悉,截止2021年12月,金平县常住人口36.9万人,少数民族人占88.14%。

金平县地处滇南低纬高原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带,雨量充沛、干湿明显。土壤中含富硒、富锗等长寿微量元素,多处水源通过长年监测,达到天然矿泉水源。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香甜。居民平均寿命达79.3岁,高出全国人口平均寿命2.3岁,全县健在百岁以上老人47人,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长寿认定标准",是云南省第一个获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

△素有金平人民的"母亲河"之美誉的金平河美景。黄泽光/摄

、依法护水造美景,山清水秀似仙境

水源未动,管理先行。管理水资源是保护地球——人类自己的家园的永恒主题。金平县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把水环境保护视为建设美丽金平、建设美丽红河、建设美丽云南、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视为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工程,从讲政治、促发展、保安全、保质量、保稳定的高度,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坚持不懈,卓有成效地依法抓好水环境保护工作。

金平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对县境区内河流、水库、瀑布等重要水资源的管理规章制度,实行"河长(库长、瀑长)制"监管制度,从县委、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到各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寨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严格抓好水环境保护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加大管控力度。采用分区域或分段监管方法,认真抓好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工作,绝对不允许任何单位(村寨)和个人因工程建设污染水资源,做到公路、房屋、开垦梯田等各种工程建设施工区、施工人员生活区、村寨农民群众生活区等,做到垃圾分类处理,污水排放达标,确保水资源无污染、水资源安全、水质量,创造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

△金平县境内红河水源头分水岭段美景。

△金平县境内藤条江冬季美景。黄泽光/摄

△穿越金平县城的金平河冬季美景。黄泽光/摄

、科学用水为人民,人民幸福又安康

用好水资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水资源。金平县境区内河流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据悉,全县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15条,2公里以上的河流24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3条,集水面积64平方公里的河流1条。以县城北面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水岭为界,将全县境内的河流分为红河、藤条江两大水系。

红河是金平北面和东北方向与个旧市和河口瑶族自治县的天然县界。金平县境内分水岭、五台山北坡的阿得博、大寨、勐桥、马鞍底四个区的河流滔滔不绝地汇入红河,它们在这里为红河增添了力量和气势。这些河流中,主要有麻子河、大寨河、新桥河、纳博鱼河、龙脖河,其流长均在25公里至40公里之间。它们分别发源于分水岭和五台山上的原始森林之中,流水长年不断,清澈甘冽水质优良,流量依季而变。

△金平县境内红河水源头五台山段美景。

藤条江是金平县境内藤条江水系的主干河流。它发源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经元阳县流入金平,横贯金平中部,流经金平县境内老勐、老集寨、营盘、铜厂、勐拉五个区,最后由那发流入越南。金平县境内流长66公里,径流面积909.5平方公里。

△金平县境内藤条江美景。黄泽光/摄

永平河是金平河的主要支流。它流源于金平县东部的永平山和河头山之间的原始森林之中,河流全长约10公里。河流沿线道床最大宽度超10米、最小宽度则几米。流水长年不断,清澈见底,流量依季而变。

△金河镇永平河美景。黄泽光/摄

金平县境内有天然自成的名胜风景瀑布及旅游景点,即马鞍底瀑布、永平瀑布、勐拉温泉等重要水资源。

△马鞍底滮水岩瀑布美景,这是全县境内第一大瀑布,也是全县第一个建成的水上旅游景点。黄泽光/摄

△永平瀑布美景。黄泽光/摄

△勐拉温泉美景,这是全县境内第一大天然自成的温泉,也是全县第一个建成的温泉旅游景点。黄泽光/摄

金平县境内还有诸多水库,如马鹿塘水库、幸福水库、黄金水库等重要水资源。

△马鹿塘水库美景,这是全县境内第一大水库,也是县城人民群众的主要生活用水源。黄泽光/摄

△幸福水库美景。黄泽光/摄

△黄金水库美景。黄泽光/摄

△石桩地棚村水源头。黄泽光/摄

金平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全县境内所有河流、瀑布、温泉、水库等重要水资源都有远景规划,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开发利用,科学合理使用水资源,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作用。例如在各河流沿线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瀑布和温泉景区建设旅游景点、水库建设等全方位,都严格按照有关管理规定执行,真正做到国家水资源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对各个乡镇、村寨农民群众生活区、农业生产建设区等各山泉小溪源,都经过有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水质监测,所有水质量都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后方可使用。例如,按区域划片,采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办法,重点投入,为各学校、乡镇、村寨规划好引水线路、建设好蓄水池,为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创造便利条件。特别是破除了昔日村寨农民群众未经过水质监测乱引水、乱使用水(含农民生活用水、养殖业用水、生产建设用水等)的传统习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健康。

金平县第一中学饮水池。黄泽光/摄

△白马河村饮水池。黄泽光/摄

△小新寨饮水池。黄泽光/摄

△新桥村饮水池。黄泽光/摄

、人水共生多故事,高原奇水惊世人

金平县地处特殊的中越边境沿线崇山峻岭地区,境区内有中越边界河、河上建有中越友谊桥(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边界河上新建的公路桥),还有国家一级口岸,故称金平县为"边防屏障"。加之全县境内世居着哈尼、傣族等多种民族,人民语言、生活习俗都各不相同的现象。因此,有着诸多奇特有趣的与水息息相关的故事。

一是藤条江的来历。由于金平县境区内藤条江流域两岸群峰际天,历史上林密草茂,交通阻隔。明、清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利用两岸丰盛的藤条建造桥梁以通商旅。《新纂云南通志》记载“昔俱与藤条为桥故并有藤条江之称"。

藤条江,江流由老勐区进入金平以后,沿途汇集了乌拉河、者米河、那帮河、金平河、金河、金水河等8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及众多山泉小溪,穿越勐拉坝滔滔东南而去。藤条江年均流量203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850立方米/秒。境内藤条江水系资源总量为41.111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22.6万千瓦,可开发38万千瓦,其中藤条江可开发6.8万千瓦。

△藤条江美景。黄泽光/摄

二是金平河的来历。金平河发源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水岭,西南流折向西流,在金平县城西注入干流,全长约44公里,流域面积24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1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816米。永平河、白马河为金平河的主要支流。金平河河道中贮藏着大量金子,故此而得名。

△金平河美景。黄泽光/摄

三是白马河的来历。白马河发源于金平县城东部山区,属金平河的主要支流,全长约10公里。据传说古时有村民在河边路过看见有白马在河中饮水,但一走近白马饮水处再观看,白马无踪影,故此而得名。

△白马河美景。黄泽光/摄

四是马鹿塘水库的来历。马鹿塘水库位于金平县城东部距离县城约6公里的原始森林之中,是金平县的重要蓄水库之一。据传说古时有附近山寨人看到有马鹿等野生动物经常在水塘中饮水,故此而得名。如今经过人们的高度关注、严格管理及改扩建,昔日天然自成的小水塘,今日变成大水库,并且成为周边村寨、金平县城人民群众的主要生活用水源。

△马鹿塘水库美景。黄泽光/摄

五是金龙洞的来历。金龙洞位于大保寨西北部距离村寨1公里的老虎山脚212省道下。截止目前,金龙洞只是有人带着火把或手电筒进去洞内考察过,但都没有人走到头,它的长、宽度和蓄水量等都没有谁能提供准确的数据。

金龙洞不仅长年流水,而且洞里贮藏着金子,故此而得名。自古以来,金龙洞长年流水不断,流量依季而变,流出的水是附近村寨人民群众的主要生活用水资源,也是当地附近各族人民灌溉梯田、梯地庄稼等的重要水资源。据悉当地有人计划将金龙洞境区建设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金龙洞水流冬季美景。黄泽光/摄

六是哈尼族大年初一挑清水的缘故。每年的大年初一早晨,哈尼族人家男女青年挑清水比赛,便是哈尼族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重要习俗活动之一。

初一早上天刚朦朦亮,哈尼山寨的男女青年人都身穿新衣服、兴高采烈,不约而同地来到村寨附近全寨人平时生活用的水源处挑清水、燃放烟花爆竹。挑清水回家后,先打好一盆清水,在清水中放入火炭冒出一股清烟,接着洗脸,这是哈尼族求洁去秽的意思。然而,谁是这天早晨第一个到寨里的用水源处挑清水的小伙子,则被全寨人称赞为"新年最有福之人",并成为女青年找对象的最佳人选。

另外还有一个群众性的活动。在正月初一之后第一个属龙日,金平县所有哈尼山寨都要建祭祀龙堂、举行隆重的祭龙节"祭祀龙树"。龙树林是哈尼族不允许任何人侵犯的重要之地,祭祀龙树是哈尼族社会里最高等级的民俗活动之一。在祭龙节这天,由村寨寨主"龙头"主持,参与者实行分工负责制,有的人挑水,有的人带米,有的人带柴……每家最少派出1名男子参加祭龙节活动,地点在村寨上方由全寨人民群众集体种植的树林,四周用石头等围好的林地。

哈尼族祭龙节活动中,所有用的水都必须是当天从全寨人用水源处挑来的新水。活动中必须杀猪(猪肉留出部分全寨每家平享,留出部分用于活动摆长宴),同时还要杀鸡等,备好多种肉食品,树林中摆长宴,做到美味佳肴齐全,参与活动者聚餐、饮酒。如今哈尼族的摆长街宴就是从祭龙节树林中摆长宴演变而来的。其间人们兴唱哈尼族民歌、酒歌、互相祝福、载歌载舞,以示祝福全寨五谷丰登、万事顺意、飞黄腾达、幸福美满!

同时,全寨人一年一度的祭龙节活动,又是哈尼族团结互助、群策群力、保护山林、保护水资源的动员大会。

哈尼族社会里善于勤劳耕作、会修建引水渠、会开垦梯田和梯地、会种植水稻和玉米、忠厚老实、坚强勇敢是姑娘们选择伴侣的标准。

△哈尼族摆长街宴盛景。黄泽光/摄

七是傣族泼水节的缘故。傣族的节日较多,其以泼水节最为盛大。泼水节是佛历新年,属小乘佛教一岁之首,是金平县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在佛历6月即公历4月中旬举行,节期3至5天,头两天为送旧,最后一天为迎新。节日期间有"丢包"、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最后一天,人们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相互祝福!

傣族社会里善于耕作、划船捕鱼、能弹会唱,忠诚勇敢是姑娘选择伴侣的标准,长于纺织,能歌善舞的姑娘则是小伙子们追求的对象。

△傣族泼水节盛景。黄泽光/摄

、结语

水是人类及世界万物赖以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缺水干旱的沙漠地区有大自然"水"的搬运工,而富水长流的金平县有大自然"水"的护卫者。

虽然金平县位于"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水资源丰富的祖国西南边疆地区,但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全县各族人民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水资源,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共同创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创造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在建设美丽金平、建设美丽红河、建设美丽云南、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