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知名军阀中,哪一个实力最瓤?
这个问题,估计朋友们的答案,不是刘表就是刘璋。这两位,明显实力不行嘛——刘璋没怎么挣扎就投降刘备了;刘表呢,被曹操欺负,被东吴欺负,自己刚死儿子就投降了,整个就是一受气包。
别急,刘璋咱今天先不说,先来说道说道刘表。盘点一下刘表的人力资源,你就会发现,他的实力可不容小觑,手下简直是猛将如云。
先说一个出自刘表帐下、位列“五虎上将”的人物——黄忠。
长沙是刘表的地盘,黄忠是长沙的守护神。战长沙之时,黄忠与关羽打得有来有往,一百多回合胜负不分。考虑到年龄因素,如果黄忠正当盛年,战神关羽恐怕也不一定是他的对手。
投入刘备阵营之后,在定军山,黄忠只用一刀,就斩了夏侯渊。夏侯渊,那可是曹操手下有数的名将。黄忠战力之恐怖,由此可见一斑。
黄忠是标准的“五虎上将”,刘表属下还出了个约等于“五虎上将”的魏延。
曹操南下,刘备带着百姓逃亡,路过襄阳的时候,魏延从城里冲出来,想放刘备进城。那是魏延第一次露面,当时他正是荆州的将领。后来在长沙,他正式加盟刘备阵营。
魏延的战力大家都知道,在蜀汉,他仅次于五虎上将,比赵云马超等相去不远。刘备派他镇守蜀汉的北大门汉中,肩负对抗曹军的重任,可见对他的能力多么信任。
刘表帐下还有个跟魏延旗鼓相当的名将,那就是文聘。襄阳城下,魏延要放刘备进城,文聘拍马出来阻拦,两人大战一场,不分胜负。
文聘投入曹操阵营后,备受重用。他被任命为江夏太守,站在对抗孙吴、蜀汉的最前线。后来曹丕南征遇险,文聘背着曹丕跳上小船逃命,立下救驾大功。
不但蜀汉、曹魏阵营有出自荆州的名将,东吴同样有,那就是霸气侧漏的甘宁甘兴霸。
甘宁是个传奇英雄。年轻时,他在江湖上做强盗,腰悬铜铃,蜀锦做帆,人称“锦帆贼”。后来,他到刘表手下效力,但是不受重用。投入孙吴阵营后,甘宁才大展身手。
甘宁最惊人的表演,无疑是那一出“百骑劫曹营”——只带着100名部下,半夜冲入四十万曹军大营,纵横驰骋,杀得天翻地覆,最终全部安全返回,演绎了一出“一个也不能少”的大戏。
孙权称赞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
以上四员名将,在《三国演义》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还有一位出自荆州的大将,名气并不大,战力却十分惊人。这个人叫霍峻。
霍峻原来也是刘表属下,刘表病逝后他率部归顺了刘备。刘备攻打刘璋的时候,安排霍峻镇守在四川的唯一根据地葭萌关。
刘璋派扶禁、向存等将领,率一万多人攻打葭萌关。霍峻坚守不退,整整守了一年,敌人毫无办法。当时霍峻有多少人呢,只有几百军兵。
几百人对抗1万多人,抵挡了一年没有落败,这已经够厉害了吧。不,更厉害的还在后头呢——霍峻看敌人疲惫了,就选拔精锐,找了个机会冲出城去,大破围城的一万刘璋军,还砍下了领军大将向存的首级。
几百人大败上万人,霍峻这战绩,足以媲美甘宁的“百骑闯曹营”。
黄忠、甘宁、魏延、文聘、霍峻,再加上连周瑜都忌惮的水军高手蔡瑁、张允,荆州这武将阵容够豪华了吧。
武将阵容豪华,荆州的文臣阵容更豪华。除了蒯良蒯越兄弟、马良兄弟这些常规谋士之外,荆州本地还有两位核弹级谋士——卧龙孔明和凤雏庞统。
图说:刘表地盘上的超级牛人孔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走了
对了,荆州出身的文臣里,还有个李严。李严也是个大人物,他年轻的时候,曾进入刘表的视野,受派在荆州下属的各县任职。
曹操占据荆州后,李严逃往蜀地,到刘璋手下打工。刘备入川,李严带兵归降,并迅速成为蜀汉重臣。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受托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孔明,另一个就是李严。能跟孔明一起成为托孤重臣,李严在蜀汉的地位可见一斑。
坐拥如此豪华的文臣武将阵容,荆州并没有崛起为争夺天下的顶级豪强,而是不断沉沦,以至于最终向曹操束手请降,为什么?
很简单,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荆州的带头大哥刘表不给力呗。荆州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刘表既不会识人,也不会用人。大部分人才要么位置卑微,被小人压制,比如黄忠、甘宁、魏延;要么无人赏识,隐居民间,比如孔明、马良。如此,荆州的崛起哪里还能有一点可能?
不仅仅是荆州人物俊秀,其实,各个地方都不缺人才。古语云: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图说: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一代雄主
比如说刘备的老祖宗刘邦的老家沛县吧。小小一个县级区域,出了多少惊天动地、激荡风云的人物啊——刘邦就不用说了,还有萧何、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灌婴、王陵等,每一个在历史上都是大名鼎鼎。
西汉的开国功臣里,除了张良、韩信、陈平,其余大部分都是沛县人。
当然,如果项羽胜了,他的楚王朝,开国功臣可能大部分就是下相(古县名,项羽故乡,今天的江苏宿迁)人了。
朱元璋呢,他建立的大明王朝,开国功臣大部分是安徽凤阳人。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县的人才资源,如果得到比较充分的挖掘,差不多就可以撑起一个王朝。
在使用人才方面,朱元璋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他的后代崇祯皇帝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
崇祯曾说: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他的意思是说,他聪明能干,但是手下没有贤臣良将。
事实上,当时的朝廷里贤臣良将不少,比如著名的袁崇焕、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孙元化、郑崇俭等。但是这些人,要么是被崇祯杀了,要么是不受重用,要么是被崇祯送到了死地。明朝怎么会不亡呢?
一个县的人才,就可以撑起一个国家、一个王朝,那么,在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公司还有什么理由为缺少人才而发愁呢?
一个单位,一个公司,一个机构,只要建立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制度,只要创造了干事创业的环境,只要具备了蓬勃向上的气氛,人才的喷薄而出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正如韩愈老先生所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其实是不缺的,只是缺少识人用人的伯乐。哪个领导觉得缺人才,就说明他不会识人,不会培养人,不会使用人。一个单位如果缺人才,首先就是缺一个好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