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剧情照进现实
法院人这样看《底线》
最近被大家问到最多的就是,你看底线了吗?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吗?这就是你们的工作状态吗?
作为一名法院人,看这部剧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真实,每一帧画面都是我们的生活。堆积如山的案卷,对夏季制服的吐槽,当事人连续不停的电话催促,开庭时双方当事人的争吵,法官面对情与法的两难......我们既是追剧者,也是剧中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积压如山的案件、月亮与六便士的两难,一点点消磨了毕业时的勇气和力量。或许,从观看完这部剧后,我应该重新出发,重新解答作为一名法院人工作生活的方程式。
保持激情
你热爱你的工作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从小我就很喜欢看《法律讲堂》《今日说法》等法治节目,或许是看到了法律维护了我们心中的公平正义,就是这一点点小火苗引领我走上了这条路。希望自己可以为别人带来光和希望,为千千万万普通人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时带来些许温暖。
进入法院,已经四年,在一个又一个案件中,我也开始慢慢有了思维定式,拿到一个案件,首先会去想和之前审理过的案件有没有一样的,然后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给这个案件定了一个框架,而忽略了每个案件的特殊性。
在看网络直播猝死案时叶芯的坚持打动了我,根据以往的判例,网红孵化机构和主播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但在叶芯的努力下,她找到的证据让这个案件重新有了定性,她说:“若没有激情,法律对我而言是什么,一份工作?”叶芯身上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深深感动着我。
保持客观与理性
在性骚扰案中,法助王姐站在自身的生活和审判经验的角度希望原告李芳凝撤诉,叶芯希望原告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她们说的都没有错,选择不同,最终承受的结果不同。因为每个这样的案件中都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母亲的以死相逼、公司的威胁劝退,维权似乎站在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相应的,人人也要被评价。
每一个事件发生的同时造就了无数的评论家,但这些评论家们更像是编剧,重新编排了剧本,设定了故事情节。作为一个法律人,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理性,最大程度还原案件真相;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要尊重并珍惜言论自由的权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坚持信仰
周亦安提出辞职应该是本部剧最揪心的一部分了,周亦安问他的师父方远,“法官的一句话,这么重要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在选择这个职业时,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案件都是别人的人生,每一份判决影响的不仅是当事人的命运,还有他们背后的很多人。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压力。周亦安的迷茫大多数法院人也都经历过,在面对当事人的请求却无能为力时,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会直击内心。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却帮不了他们,但是当事人真切的眼光告诉自己不能放弃。被当事人肯定、信任和需要,就是我们不断坚守的意义。法官不是神,也是人,我们可以有迷茫、脆弱和无助,也要有逆流而上的勇气和坚持。周亦安,加油!每个法律人,加油!
法学教授罗翔说:“我们画不出那个完美的圆,但它是存在的。”我们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不是乌托邦,而是我们仍在抵达的路上。
作为当代法院人,我想说,如此有幸,生于华夏,愿以我之力,追我所愿。
NO.1
Historical articles
文字:石俊娜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