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树直播间画风引争议,网友:还是原来的味道

直播带货越来越火,以往依赖传统渠道卖货的企业也相继加入,近日话题度比较高的椰树集团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椰树集团刚开播,就在网友中引起较大争议,争议的原因在于直播涉嫌“擦边球”。

图源:椰树集团抖音

看了一眼椰树直播间的风格,发现还是“原来的味道”,这跟椰树一贯的作风还是很一致的,其实椰树在营销上是打擦边球的“惯犯”了。今天我们在直播间看到这种情况,无非是原来大家以图片形式看到的风格,今天以视频的形式出现。相对来说,它的传播性,包括对青少年三观的破坏性是在进一步加大。

椰树不是个例,类似椰树这样的传播风格在近两年“变本加厉”。过往很多年虽然也有,但远没有这两年这么密集。其实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我们能明显感知,消费品品牌近两年的传播比过去要少很多,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户外媒体,还是在最新的网络媒体上,品牌的声音跟广告都更少了。当然,刚兴起的直播间是一个例外,因为它纯粹是商业变现的一个渠道,所以会有各种品牌加入其中。

这种现象背后也表明媒体渠道已经到了一个变革阶段,企业也到了一个重新审视传统传播思路、寻找新传播方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一些否定过去传播方法的声音,这也导致了今天我们在品牌传播上的诸多困境。

我认为这两年是品牌宣传历程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它应该是个变革期、阵痛期。现有的这些品牌声音之所以是“五花八门”的,除了我们弘扬的,并且特别愿意看到的正面的、符合主旋律、正能量的这些品牌外,其他所有品牌其实都在挣扎。

在挣扎的过程中,这些品牌的部分动作会变得非常畸形,部分干脆躺平,原来可能做广告,现在不做了。还可能会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尝试,椰树其实是在这两年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营销方式畸形,在之前的广告包括封面上也有体现,但不至于如此夸张。这两年变得如此夸张,也说明这其实是品牌营销跟传播意识上的缩影。

从椰树此次直播来看,我们如果从观众角度审视企业,更多是考虑他的这种营销是不是有伤风化。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反映的是品牌营销平台传播这两年出现的一些新变化。

回到观众关注的直播风格上,我想还是要从平台角度约束类似企业的这种行为。在平台这只无形的手的“干预”下,相信越来越多的品牌会找到更加健康、有效,也更加符合这个时代以及平台青少年需要的一些广告方式、传播方式。

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积极、正面的形象,坚守企业发展底线的同时,做好带头作用。这才是真正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更有利于整个生态发展的考虑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