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记忆·寻访老地名


邛崃记忆·寻访老地名

临邛古城中的传奇小巷——水巷子


以地名故事见证邛崃城市发展,市民政局今起推出“邛崃记忆•寻访老地名”栏目,解读邛崃老地名的前世今生。希望具有历史内涵的老地名,能唤起人们对家乡地名的关注和记忆,记住乡愁,守望乡愁,从而激发建设幸福美丽邛崃的热情。同时,向广大读者征集老地名故事,如果您有请发送至QQ邮箱86903226@qq.com,或者拨打电话88798960联系我们。

临邛自古称繁庶,城市街道纵横密布,素多背街小巷,水巷子系有此水井一眼而得名,其水质清澈甘洌,水源丰沛,经年不枯,涌泉不息,泽惠四方。”这段出自邛崃市水巷子古井碑序之语,道出了临邛古城南街“水巷子”的得名。然而,这条地处邛崃城区南街下段的小巷,其命名之事并非如此简单,经多方调查探访,巷名的来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很久以前,有胡、曾、喻、何、杨五姓人陆续迁居于城南,丰衣足食、安享太平。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肆虐大地,烈日炎炎之下,禾苗干枯,江河断流,井水也打不上一滴水。民不聊生,不少人背井离乡而去。正在天台山山洞中修炼的小金龙目睹人民遭受饥渴,决心舍身救民。在一个黑夜,小金龙瞒过师傅飞身山下,遁入城南土地下,化身为水脉,在地上隆起一小土丘。清晨,人们发现小土丘。异之,掘地下探,土石依稀现有龙迹。再掘之,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于是砌石作井,全城百姓闻之喜极而泣,挑桶携壶,皆来取水。这口水井因系龙之所化,井水自然殊异,不但清澈甘洌,且经年不枯。一些人此后就靠在这口井中担水卖维持生计。为感怀小金龙的救民之恩,百姓就把后来形成的这条巷子称为水巷子,把小金龙在天台山修炼的山洞称为金龙洞。”这个刻记于小巷墙壁之上的故事,向世人讲述着“水巷子的传说”。


说法二:以前,这里是个贫民巷。居住在巷子的人们生活都十分艰难,全靠打工(帮人干活)度日。有几户特别困难的人家,白天出去打工,早晚挑巷里的井水卖钱,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挑水卖的行当才消失,成为历史的记忆。这口清凉甘冽的井水,除了供巷子里的住户用水外,还颇受紧临此巷的南门区域居民的喜爱,都到这口井里挑水。每天清晨,络绎不绝的挑水人洒出的水,把整条巷子的土路浇得湿漉漉的,低洼路段更是泥泞不堪。于是,人们就把这条巷子叫做“水巷子”了。再加上此巷地势较低,每逢雨季就积水难消,涝灾成患,成了名副其实的“水巷子”。这种逢雨而涝的状况延至上世纪90年代,邛崃市实施治理城市内涝工程时,才得到彻底根除。

水巷子

2012年邛崃市打造背街小巷,进一步改善了水巷子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并在巷子中段原水井处重建了半边井坎,上方墙上嵌刻“水巷子古井原址”牌,将小巷那段过往春秋留给世人观瞻。井址西侧树立“水巷子古井序”碑,序中“古井不存久矣,而巷道地势低下,排水不畅,每逢降雨,雨水汇聚,更兼地面铺设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居民出行泥泞满脚,人皆误巷道积水而名‘水巷子’实谬也”的记述与本文开篇语不仅道出了“水巷子”名称的由来及谬传,还勾勒出普通民众那段酸涩的市井生活史。巷名,饱含着市民生活的印记,折射出当时平民的经济生活面貌。


如今,临邛古城这条由南街下段454号进入,中途一径三折,从长松路392号房西侧走出的“水巷子”,全长不过200米,小巷最宽处约3米,最窄处仅1米多;巷里几十户人家傍着誉满川西的文脉巷而居。漫步小巷之中,踏着青砖铺就的巷道,浏览灰墙上“水巷子”的传奇故事,观赏承载着临邛世代居民乡愁的古井原址,品味融入古城文化的碑序,读出了这条老巷名和遗存古井所凝聚的历史信息,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临邛古城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END-

来源:邛崃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