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石大人 · “疫”线面孔|一附院支援第四师抗疫团队工作纪实

7月底,骤然而至的一场疫情打破了新疆伊犁往日的平静,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控阻击战再次打响。接到兵团卫健委驰援第四师的通知后,石大一附院党委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先后派遣感染性疾病科、院内感染控制办公室、医学实验室、重症医学科、呼吸科等相关专业的专家驰援第四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凌晨5点左维泽在方舱隔离点督导检查

7月29日,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左维泽教授、医学实验室主管技师周迪、车队队员杨伟3人赶往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十二团支援当地。作为一名在感染性疾病防控领域耕耘33年的专家,左维泽教授深知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到达六十二团后,她顾不上休息,立即对第四师的方舱医院、方舱隔离点、酒店集中隔离点、多家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进行检查指导,并深入阳性病例隔离点检查流调工作,研判方舱医院隔离人员情况。除此之外,她还在线上参加了第八师石河子市病例研判工作。

由于第四师隔离点分布在伊犁州各个地方,检查点多,范围广,距离远,左维泽每日工作时间常常在12个小时以上,有时半夜起来去隔离点检查,最长的一次30多个小时没休息。其间,她曾多次身体不适,但她服药后仍坚守在抗疫一线,没有一丝松懈。

周迪在各实验室督导并进行阳性样本复测

对核酸样本进行精准检测是阻击疫情的重要一环。7月29日,周迪随队紧急出发,这也是他第三次奔赴第四师,驰援当地抗疫工作。哪个团有疫情,他就奔赴哪个团,负责对该团的阳性样本进行复测与甄别,同时对第四师9个PCR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同质化操作理论和实操培训,并配合第四师完成国家工作组督导检查工作。

其间,周迪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4小时,短短几天时间里,他忙碌的身影遍布第四师六十一团、六十二团、六十四团、六十七团、七十三团及可克达拉人民医院、可克达拉市疾控中心等地。在周迪与当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核酸样本实现了精准检测,为当地疫情研判提供了可靠依据。

8月2日,为进一步加强当地抗疫力量,一附院党委再次选派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护师闫娟丽、院内感染控制办公室副主任护师张焱、呼吸一科主治医师徐丽娜和重症医学一科主治医师于明基奔赴第四师,支援当地抗疫工作。

闫娟丽对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即将轮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进行穿脱防护用品考核

闫娟丽在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现场查看中高风险区域手术患者接诊和转运工作流程,指导医务人员脱卸防护用品和环境消杀关键环节,规避院感风险

闫娟丽被安排在可克达拉市人民医院工作,每天对院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急诊科、门诊部和住院部等重点区域进行现场查看督导。对各区域存在的风险点提前预警,梳理工作流程,不断优化改进,力争将院感风险降至最低。同时,协同兵团卫健委专家一行现场查看了隔离点,为隔离点启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张焱、徐丽娜被安排在六十四团医院,医院防疫工作任务重,院感风险高,工作生活条件有限,她们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对院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PCR实验室等高风险区域进行现场督导。8月10日,张焱又被抽调加入兵团防疫督导组,与左维泽教授一起对全师的集中隔离点进行督导、培训。

徐丽娜医生在六十四团医院进行查房病例讨论

徐丽娜是一名一岁多孩子的母亲,接到医院驰援四师的通知后,她主动请缨,从7月29日离家至今已经一个月了,她说:“不想家、不想孩子是不可能的,但这场战役还没结束,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四师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

重症医学一科医师于明基每天主要的工作是进舱查房,负责对重点关注人群,如发热、高龄、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进行救治。

车队队员杨伟不分昼夜连续工作

兵团第四师各团场分布较分散,路途遥远,车队队员杨伟随专家组成员每天天不亮就要驱车赶往各团场,错过饭点,披星戴月返程是每一天的工作常态,但没有一位队员叫苦喊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一附院医务工作者的白衣执甲,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誓言,他们定将不负党和人民重托,胜利凯旋!

石河子大学

来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

编辑:王佳琪

校对:吴雨宣

编审:赵 捷 刘 芊 宿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