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这样的名次有意义吗

记得以前有句话叫有第一就争,就红旗就扛,这句话本身没问题,就是鼓励大家争先创优。


是不是什么事都要这样,事事都要争第一呢?未必是这样,要看什么事,有些事关荣誉、集体的大事就要争第一,有些事完全没必要,这么一说,可能马上会有人反驳,这不是光荣传统吗?怎么能把这一条丢了呢?

要说的不是这意思,争第一的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但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该争的必须争,不该争的就没必要争,或者是不能去争。下面的这件事,打死也不能争第一。

什么事呢?就是当下大学生的生活费问题,有人给列了几个档,最低档为每月1500元以下,往上依次为1500元至2000元,2000元至2500元,2500元至3000元,3000元至4000元,4000元以上等。为此,不少大学生还感慨,给家里要生活费太难了。

有的家长也聪明,如今在和孩子交流时很简单,看到孩子的微信,都是直言,要多少钱?聪明的孩子也都很懂事,看到这样的信息马上美言几句,钱到账之后就消停一段时间,什么时间没钱了又是这套嗑。正如有的家长所言,年年岁岁钱不同,岁岁年年钱不少。

一看到这事,有的家长和学生就明白了,就知怎么回事了。对于家庭条件好的来说,保障孩子生活费不是问题,每月都能按时给孩子支付,用不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催。

然而,各家的情况不一样,有的每月给孩子保障生活费也是很困难、很费劲的,孩子在学校可能感觉不到,家长为了给孩子挣够生活费,是使劲勒裤腰袋,而且还是没黑没白地打工加班,只为给孩子按时保障好生活费,不让孩子在生活上受到委屈。

有的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的情况,在生活费上省吃俭用,能省则省,有的还打点零工用于补贴自己,以减轻家庭的压力。而有的孩子却不懂事,盲目攀比,看别人怎么花也怎么花,有的还非要去争取高位,要往3000元档、4000元档努力,有条件的无可厚百,没条件的岂不是祸害父母吗?父母在家挣个钱容易吗,有的相当的不容易,在外打工受尽很多苦,孩子们都不知道,只知道要钱,不按时给钱有的孩子还耍性子、酸脸子,要说这样的孩子真的是点懂事。

即便家庭条件好的,也不要在此方面比高低,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把钱用在正地方,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心思用在学习上,用在提高能力素质上,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不能老是比服装、比潇洒、比消费,这样读大学还有什么意义。


一句话,类似消费方面的问题没必要比,绝不可争最高层次,要争争学习的第一层次,争奖学金的第一层次,争入党的第一层次,这是正能量。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