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棉兜、做糕点,杭州这家网红体育馆的非遗展,好看又好玩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姜明菁 梁佳君

“奶奶绣的虎头鞋真好看。”

“睡觉盖的蚕丝被,是这么做出来的呀。”

“这是我做的糕点,甜甜糯糯好吃!”

献礼大运河申遗成功8周年,第二届“临平非遗季”暨临平区“非遗美育工程”7月4日在临平区体育中心拉开序幕。

现场,来自杭州临平一小的孩子们兴致勃勃体验着本土非遗的魅力。

种桑养蚕、缫丝染色,织造丝绸,刺绣服饰,丝不仅是柔软的动物蛋白,更能变换为丰富多彩的物品为我所用。

茧子、织布机、如意盘扣、虎头鞋、宋代服饰、旗袍嫁衣等展品,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接感受了传统手工艺作品的魅力。

展览现场,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传承人活态展示了“扯小兜,撑大兜”,还原老一辈人是如何制作丝绵的。孩子们驻足许久,“这个绵兜原来是这样撑起来的”。

现场还能体验传统茶食制作技艺,孩子们动手揉糕团,用模具压制糕饼上的纹饰,将樱花味、抹茶味和绿豆味的糕团揉在一起,压制出渐变色的糕点,又好看又好吃。

活动主办方临平区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说:“临平区内有近三分之一的非遗项目与蚕桑丝织相关,展览以孕育在大运河畔,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蚕丝织造技艺(清水丝绵制作技艺)’为核心,辐射大运河临平沿线蚕桑丝织类非遗项目,多维度展现非遗连接当代生活,螺旋而上的勃勃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临平区文广旅体局联合区校地办、区教育局发布临平区“非遗美育工程”,包含非遗特色课程建设行动、非遗校外实践教育行动、非遗人才培养行动、非遗阵地建设行动、非遗进校园行动、非遗导师赋能行动、非遗普及推广行动等七大行动。

“近年来,我们文旅部门和教育部门一起,致力于中小学美育教育。比如,临平一小的孩子每周开展一节非遗剪纸课程,临平一中的孩子每周一节滚灯表演课程,还组团去国外参加过演出。”临平文旅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丝之生息”展览将延续至7月15日,在此期间还将结合展览开展“非遗美育工程课外实践课堂”,由传承人每日开设亲子课堂剪纸、皮影扎染、糕饼制作、陶艺制作、盘扣制作……项目多多,均可免费报名参与。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