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娘分本硕博同学分桌吃席,网友:读书读到这个份上,真是可以

前段时间有对被网友调侃“拼车结婚”的新人号称是全网得到祝福最少的新郎和新娘。


这不,又出现了一对得到全网祝福最少的新人,

结个婚,祝福没见几句,倒全部是关于学历的,还波及了全网。

“新娘初中同学”“新娘高中同学”“新娘本科同学”“新娘硕士同学”“新娘博士同学”

敢问一下,大家第一眼看这几个标签,有啥想法?

新娘就是按着这个标签把自己的同学分门别类给安排在一起吃席。

新娘的好朋友觉得这种分类还蛮新鲜的,就拍视频调侃一下,

没曾想在网上激起了千层浪,网友们对新娘这一做法看法不一

言论总体分为两个方向——

1.认为新娘搞学历歧视的网友

“和学历没关系,是情商”

“对,伤人,我的话直接走人”

“这个新娘情商不太高,这样做不会让大家觉得尴尬吗”

“这朋友不要也罢”

“读书读到这个份上,真是够可以”

“不错,这种我去了,直接掀桌子”

“新娘这么写就是为了显摆自己高学历,如果学历低,也不会这样写”

还有网友顺道讽刺新娘:

“要不穷人坐一桌,富人坐一桌得了,免得歧视谁”

“或者把百万的,千万的,亿万的,公家饭的,打工仔的都分桌,免得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或者干脆直接开玩笑:“单身的一桌,结婚的一桌,还方便找对象”

2.认为新娘没有搞歧视的网友

“不同阶段的同学,歧视谁了”

“新娘把不同时期的同学分开而已,跟学历无关”

“人家并没有歧视的意思,谁说小学同学就不是博士了,只是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同学而已”

“认为搞歧视的,其实就是自己自卑”

“如果只摆出‘新娘小学同学’‘新娘初中同学’‘新娘高中同学’‘新娘大学同学’就不会被杠,往上走总有人不舒服”

有网友假设:我既是新娘的大学同学,硕士同学,博士同学,我应该坐哪?

我想新娘可能自己也想到这一层了,不过却仍然这样分类,那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新娘没有这种同学呢,就算有个把吧,那看哪桌人少坐哪桌呗。

我第一眼看上去,觉得没啥毛病啊,不就是按阶段分的嘛,有啥好杠的。

后来我再仔细看看,被说学历歧视,也不是没有理由——

“新娘本科同学”“新娘硕士同学”“新娘博士同学”

你好好读一遍,如果没有发现啥不对劲,咱们在标签里面多加一个“的”字

“新娘的本科同学”“新娘的硕士同学”“新娘的博士同学”

你再读一遍,是不是很明显就不一样了,也难怪会被说搞学历歧视,新娘被误会真不冤枉。


这里有“的”没“的”,意思一个样。

我相信这对新人的初衷并不是要歧视谁?只是想让熟悉的人坐一块,不尴尬。

新郎也出来解释了,他明确表示并没有搞歧视。

新娘没有错,网友们也没有错。

要怪就怪中华文字的魅力实在是太让人着迷了。

同一个词组,不同的人看来理解就不一样。

其实换个说法就好了。

比如:把原来的改成“新娘初中时候的同学”“新娘高中时候的同学”“新娘本科时候的同学”“新娘硕士时候的同学”“新娘博士时候的同学同学”。

就没有毛病了嘛。

至于网友说得完全没有必要分桌,大家都彼此认识,他们来了自己就自动分桌,不需要新人操心。

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分桌,每个人的人生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所认识的朋友也不一样,又不是新娘的所有朋友都互相认识。

和不认识的人一桌对于某些人(比如社恐)来说,就很尴尬很不舒服。

事先分桌也是考虑大家的感受。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