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刻意练习

百度“天才”的概念,是指拥有一定天赋,在某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爱因斯坦牛顿、达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等,都是被普通人所仰望和崇尚的“天才”人物。

然而,读了主编学堂读书会今天共读的《刻意练习》第一课:“天才是怎样练成的”,我恍然大悟:原来天才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天才,而是经过了后天艰苦卓绝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美国科学作家罗伯特·普尔。这本书告诉我们:无论何种行业和领域,提高技能和能力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是:刻意练习。

天才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四个字:刻意练习。

拥有“天才”桂冠的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8岁写出第一部交响曲,12岁创作出一部歌剧。取得如此杰出成就的原因,是莫扎特的父亲,一个钢琴演奏者对他从小就开始的潜心教导和他自己千百次的“刻意练习”。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也是从小对物理学兴趣浓厚,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与皮埃尔·居里一起经过无数次物理实验的“刻意练习”,终于发现一种放射性元素“镭”,并将“镭”用于贡献全人类的医学实践。

“天才”的产生,必须有着其适宜生长的土壤,也就是“天赋”,而“刻意练习”也必须是正确的练习,才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如果莫扎特不是出生于音乐世家,如果居里夫人对物理学没有一点兴趣,他们的结果又会是如何呢?

可惜的是,也有一些人天赋异禀,却在后天荒疏了“刻意练习”或没有进行正确的练习,导致其最终成为一事无成的普通人。

方仲永就是典型的例子。祖辈以耕田为生的方家,出了方仲永这个“神童”,五岁起就会作诗。然而他父亲并未抓住这个“契机”,让他读书深造、刻意练习,而是把他当成博取众人眼球、获取利益的“机器”,终于使他才华湮灭,泯然众人矣。

天赋异于常人的“天才”,尚且要经过刻意练习,作为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做呢?

读书会领读人望舒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只要通过刻意练习,把某种能力变为自己特有的技能,我们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是的,比你优秀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我们普通人,要更加注重“刻意练习”,或许,当你在某一行业领域取得瞩目成就时,你也会被人惊为“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