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经常听旁边朋友说;环境不景气,生意难做,要坚持不住了。实体企业难吗?难。但这也是诸多行业的现状,很多中小型企业都在苦苦挣扎,毕竟在很多老板心中熬得过同行你就是赢家。
健身器材
谢总跟我有着十几年的交情,他为人聪明、头脑灵活,在浙江永康开了一家健身器材加工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有着200多人的团队规模,但是老谢却发现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同行越来越多。之前他们周边做健身器材的公司不超过十家,现在大大小小的企业加起来有一二百家。虽说整个健身器材市场份额有所改观,但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仍然存在。
为了改变现状,老谢开始重视新品研发;他花费近百万研发了一款新品,并推向市场。结果不出一个月就被同行仿制,而且售价要比他低很多;面对这样的现状老谢已经司空见惯,因为老谢虽投入研发资金但是技术核心也是看得同行的。想要维权遥遥无期,老谢面对这样的情形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健身器材
前几天一起吃饭问及这件事,老谢无奈地摇了摇头,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现在用工成本、土地租金、原材料价格等等都在上涨,整个市场趋于饱和,唯独利润在进一步压缩。
2.仿品比正品便宜30%,这对专心做产品的公司而言是致命的。一款好的产品需要前期技术的投入、资金的投入,最重要的还是时间上的投入;当你的产品投向市场可能到时候已经不适合现下发展的现状了。所以只能模仿,这种方式见效快、成本低;因为你不做,你一点市场都没有。
现在老谢从同行那里将仿制他产品的团队高薪挖了过来,他们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借鉴、模仿同行;这种做法我虽说不上好,但也不会支持。
长远来看,一味地模仿在短期的路会走得比较顺畅一点,但这也会陷入无休止的内卷当中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利润越来越低,品质越来越差。但是随着消费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注重品牌、产品质量、加工实力等诸多因素;那种差不多能用的心态已经逐渐发生转变。如何避免"摩托车事件"的重蹈覆辙,不被市场淘汰,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