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时至年末,作为高危行业,我们的检查也频繁起来。那天,刚到单位,就安排下井进行检查。换衣服拿装备一路周折方才到达检查地点,按照流程一圈下来就花费了一个多小时。在返回的路上,有人突然和我说,应急办要求所有人员一律升井,我的心情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同行的人接着说,可能是咱们这里有疫情了,要集体做核酸。顿时,我们几个人一个比一个走得快。
升井之后,才得知我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有了一例阳性病例,再看手机已经有许多个未接带电,公司也正在下令要求所有人回家隔离。当我收拾整理之后,已经接近中午了,路上行人明显减少,往日热闹的街市也变得有些冷清。与家人通话后,才得知学校已经放假,孩子已被接回了家,家里的事不用再操心后,赶紧去购置近几日所需的物资。可是一圈转下来,许多商铺已经闭门谢客了,马路上巡查人员在一旁不停地催促着所有人员赶紧回家。可在回家途中,又感觉购买物资甚少,因此又转去一些平时稍微远一点的小门店看看会不会有意外收获。
到达之后,果然还开着,不过他们也正要关门,用的、吃的买了一些。店主正要关门,后边又进来一些人,也是购买物资的,大家像是抢劫一样,门店堆放的物品一下子就被扫去一半。把物资装车之后,悬着的心这才安放下来。不由感叹,突发事情发生之后,我们根本无法去迟疑和分辨,只要能买到就实属幸运和不易了。接着,又去了经常光顾的蔬菜店,他们也正要打烊,他们还笑着和我说,你来迟了,一根菜叶都没有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行情,全部卖光,就是过年也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他们不停地跟我说,而我也无暇回话就离开了。
路上突然想起上周末刚买了一些冬藏之类的蔬菜,要是省着点吃,估计也能有些日子吧。心里想着,紧张的情绪又一次舒缓下来。
妻子、孩子都已在家,我们吃过午饭,小区群里已经发出封控期间的一切安排。原来,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比想象的还要厉害。
太阳东升西落,日子一天天过去,仍然没有一丝消息,小区平日里的欢声笑语早已不见踪影,只有红袖章值勤人员盯守着小区大门,不放过任何一个不守纪律的人,眼前的气息着实有些凝重。
几日下来,仅存的那些物资立马捉襟见肘,我开始想念有肉吃的日子,怀念那些看似无奇又微不足道的生活。因为时间的仓促我一两肉也没买到,仅仅是买了一点火腿肠,到目前还吃光了。可想而知这嘴里的滋味,原来每天只吃菜是这个滋味啊。还有那些看似平常一些不起眼的食物到现在都成了一种奢望。我想吃肉,不仅成了朋友圈好多人的梦想。我把想法发在一个朋友群里后,他们说,你想吃肉,杀猪的都隔离了,谁还给你肉吃。大家不由地笑了,其实我是想看看其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这个想法。待到共鸣后,才得知大家其实都在坚持,没有谁是那么地舒服。
曾经在武汉疫情之后,看过一篇这样的文章,作者说,“平时一定要懂得储藏,一定要买个大冰箱,放一些不时之需的食物,还要把米面油准备最少半年,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突如其来的灾难,因为你不能预见每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是啊,我深受启发,专门买了个大冰箱,米面油盐也准备了不少,可就是遗忘了菜蔬和水果 ,直至好多天,我都闷闷不乐,对此不能释怀。
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2020年刚发生疫情的景象。小区里每一天都有值班人员看守,严格限制出入。只是那时候我们当地并没有疫情,我们感觉疫情是遥远的事,而如今不同的是疫情就在眼前,我们井然有序地生活一下子被打乱了。我们有生之年见识到了疫情的危害。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党员、医护人员、武警官兵冲锋向前,这无硝烟的战争,再一次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你退一步,疫情就会向前一步,可哪有退路可走。或许这些年我们都有一些管控经验了吧,我们的应急措施响应之快,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马上进行了划分和隔离,几天的团结奋斗立马见了成效,我们的感染数据并未增加,小城里的每一个人暂时松了一口气。
有许多跑步的朋友在群里说,等解封了我一定要跑几十公里,一定好好吃一次肉。看着好笑,可这又是多么的幸福。其实我们的梦想,在危难关头,并不是那么的高远,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柴米油盐,我们追求的其实就是那么简单,大家没事平安就好。
这些天,我们当地的疫情得到了初步控制。然而,当我看着全国许多地方人们还在和疫情奋力斗争时,我的心情又无比地沉重起来。以往不知,困在疫情处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然而现在是真的切身体验到了,不是简单的几个字就可以去形容和说清楚。自有疫情已来,到现在已经三个年头了,可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呢?在这个超级物联时代,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除了众志成城,团结奋战,还真的是别无他法了。
正如伏尔泰所说,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是啊,只有在平日里,我们不虚度时光,懂得付出和感恩,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心付出,奉献社会,我们的生命才可能多一些意义存在,即便风雨兼程,我们这一生也是了无遗憾的。
面对这场疫情,我们还是要一如既往地相信党和政府,相信人民大众团结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保山河无恙,共保国泰民安。
仍然希望,那一剂良药早日问世,惠及天下每一个黎民百姓。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予以删除)
责编
杨志强
作者简介
陈科,山西长治人,长治市作家协会会员。多有作品见于当地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