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托尔斯泰的《复活》,翻着翻着手下意识地划了起来,定眼一看,确定这不是手机读书,认识到错误,又不自主地划拉了两次才幡然失笑,荼毒不浅呀!典型的手机综合征,离不得舍不掉。
手机这物件就是一浓缩小型电脑,一机在手,天下皆知。家里大电视机也落了灰,沙发上空无一人,被无情地抛弃。窝在床上时上下左右滑动,眼睛度数飙升,看人更模糊了些,时常挑灯夜翻,睡眠质量打了折扣,眼底的淤青略显苍老,也不清楚手机离脑袋那么近辐射到底有多少,能达到皮下几层,于我而言,记忆力确实衰退的厉害,转身功夫忘得一干二净,是不是手机的“功劳”呢?
而现在的年轻人呢?大部分休息的也比较晚,十二点挑灯夜战的有之,说明年轻还没有学会保养,一味地消耗,也不知道啥时才知吃消与否?我现在是彻底的不能熬夜了,昨晚睡了一觉,睁眼看着那孩儿还眨巴着眼说我睡不着之语,搂睡轻抚无话。
再来说我的小孩,她有一个小小的英汉翻译器,可看视频的,只要我一拿手机,她必然翻找自己的“手机”,这是她对翻译器的定位,甚至连上厕所也机不离手。终于意识到手机的“危害性”荼毒不浅,在试着放下和孩子一起做事学习的时候,发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心情舒畅,做完后还能玩会小游戏,亲子感情升温,孩子对学习这事也变被动为主动,家庭氛围活跃,这才像个家的样子。
总的来说,看待事物还是要一分为二的,手机这物件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不可弃之不用,它是架起亲人、朋友交流感情,学校、单位交流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工作的时候不避讳孩子,诚恳地告诉她,视频、购物还是少刷刷,看的多了会超额消费,口袋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