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央视的一条新闻令人震撼——
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成功运行!
对于吨级及以上物体最高推进速度可达每小时1030公里!
网友纷纷点赞:厉害了我的国!
啥是电磁橇?很多老铁表示不懂。但每小时1000公里,而且是吨级物体!现在高铁时速300多公里,风驰电掣般,那“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大脑灵光一现——像是地上跑的火箭!
大国须有重器,济南一马当先。
据央媒报道,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是山东省和济南市与中国科学院开展战略合作的重大项目,不仅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同时,高速大推力直线电机、百兆瓦级宽频变频供电等五大关键核心技术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央媒介绍,高速地面交通、航空飞行器等高速先进装备的研发,必须解决复杂动态过程下的空气动力学、高强度先进材料、高速测控等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采用电磁推进技术建造的电磁橇设施,具有推力大、响应快、精确可控等突出优势,可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测试手段。同时,该项目将带动大功率电力变换与控制、磁悬浮、超导强磁场以及超高速电磁发射与推进等多方面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电磁驱动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造有利条件,对支撑我国大质量超高速先进装备持续快速发展和超高速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换句话说:今天,世界首个电磁橇设施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
这个世界纪录的坐标是——济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近一千年前济南人辛弃疾流传千古的佳句。千百年后的今天,世界看到了济南!
再举最近两个 “泉城制造”走向太空的例子——
9月6日,“泉城一号”运载的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试验卫星发射成功,济南成为国内首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全面布局的城市。
10月7日,我国在黄海领域使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5/S6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是济南参与的又一项重大新基建项目。
有果必有因。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济南要打造“科创济南”。围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济南提出了“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构建济南科技创新‘非对称优势’”“规划建设‘齐鲁科学城’”等,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有力的创新举措,绘就了科学精准的“创新发展路线图”。
创新而进,济南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二)
世界看到的济南,不只是创新的济南,也是开放的济南。
紧随电磁橇问世,济南与乌兹别克斯坦通航班的消息再次传来——
10月19日凌晨2点,经过7个小时连续飞行,一架麦纳古航空公司(土耳其)的A330-300F全货机,平稳降落济南国际机场,标志着济南—纳沃伊(乌兹别克斯坦)—特拉维夫(以色列)国际货运航线成功首航,为济南市“空中丝绸之路”再添新航线。
近几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航空客运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济南市积极拓展国际货运航线的网络覆盖,大力稳定发展全货机国际货运航线,今年前9个月,济南航空口岸国际货邮吞吐量4.46万吨,同比增长8.3%。
逆势上扬,济南对外开放谋求的不只是量的增长,还有质的提升。
2017年8月4日,济南首次开行中欧班列,是全国较早实现中欧班列去程、回程基本均衡的城市之一。2021年初,济南中欧班列回程与去程比超过90%,运送货物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向着高效、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泉城海关信息显示,在出口货物方面,初期主要运送日用品、服装、小商品等“小散杂”低附加值产品,如今逐步拓展至汽车、汽车零部件、白色家电、机械设备、激光雕刻机等高附加值产品,中国重汽、海尔电器、山东临工等“中国品牌”“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
进口货物方面,初期主要运送木材、纸浆、亚麻籽、面纱等生产资料,与老百姓生活关系不大;如今运送的货物越来越民生化,包括俄罗斯面粉、德国啤酒,以及进口红酒、巧克力、糖果等。
济南中欧班列从0到1000列用了4年时间,而从1000列到2000列只用了一年四个月。班列数量的暴增,折射的是济南对外开放的决心和速度,而班列上货物的变化,道出了济南对外开放质的跃升。
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飞奔向前的济南中欧班列,定会不断求新求变,搭载济南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
(三)
当前的济南,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四面八方的人才和资本正纷至沓来。
最近,济南起步区的两则消息,让人感受到了济南的勃勃生机。
一则是,济南起步区面向全球招聘100名优秀人才,首日预报名就突破万人。
显然,作为我国第二个起步区,位于黄河以北的济南起步区,正成为令人瞩目的发展热土。
另一则是,济南比亚迪项目一次招工上万人的信息,很是火爆。
济南比亚迪项目负责人说:“项目第一辆整车计划11月底下线,目前企业招工等工作加速实施,这次将释放1万余个岗位的用工需求,是项目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招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高的销售热度,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出口量都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汽车芯片的国产化方面还有差距。
去年12月,山东首个8英寸高功率芯片生产项目完成全线设备调试,在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顺利通线。该项目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补齐了我国芯片产业应用领域的一块重要短板,缓解了缺“芯”造成的新能源汽车产能不足问题。
济南已形成完备的半导体产业链,用“芯”招商,成功吸引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自去年起相继落地了电池、芯片生产基地及汽车产业园。
比亚迪是香港和深圳上市公司,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1995年2月,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了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
比亚迪项目是济南市重点引进项目,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及比亚迪弗迪电池项目,涉及整车及零部件制造、半导体研发生产和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
今天的济南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正成为广大企业落子布局的最佳首选地之一。
她的发展能级更高——市域面积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0万,财产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在“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济南排名全国第14位、北方城市第3位。
她的发展质量更优——全市工业营业收入达到8336亿元,正向万亿目标坚定迈进。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总量突破1.3万亿元,成为省会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她的发展后劲更足——吉利智慧整车工厂、比亚迪新能源整车及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华为、百度、阿里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唯有登高极目才能望远,唯有善思笃行方能致远。
如今的济南,国家战略叠加、全省战略赋能、全市目标锚定,值得看好!
(来源:济南宣传)
摄影:崔健 编辑:韩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