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藻
俗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会不会说话,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前途和命运。
聪明人,不会说这三种话。
不说抱怨的话
心理学研究指出,经常抱怨的人,大脑结构会逐渐发生改变,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最后变成一个“慢性抱怨者”。
长期抱怨的人,大脑海马区负责问题解决和认知功能的神经会受损,人的记忆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会下降。
你的习惯,决定了你的命运!
在《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一种鱼,叫“盲眼鱼”。
所谓“盲眼鱼”有好几个品种。成年的盲眼鱼身长五英寸,几乎没什么色泽,且所有品种中只有一种是有眼睛的。
那么,为什么大部分种类的盲眼鱼没有眼睛呢?
根据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由于多年前大陆板块或水道发生变化,它们被困于洞穴中,只能在那里生存。
因为洞穴里很黑,盲眼鱼什么都看不到,经过长时间的适应,这些鱼逐渐适应了洞穴的生活。
能保护鱼不受日晒的色泽,渐渐隐退了。黑暗中,眼睛也渐渐失去了它的功效。
当一个人,不再动脑解决事情,而习惯了抱怨,正如“盲眼鱼”,失去了它的眼睛和色泽。
抱怨,是幸福生活的毒药。
抱怨,也许可以得到情绪的一时宣泄,然而,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不走运,也许抱怨,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生活不止一面,当你遭遇挫折,或者困难重重时,试着看到好的一面,然后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
请记住:永远不要做躲在黑暗中的“盲眼鱼”,从而失去生命本该有的光彩。
不说别人闲话
有句话说:
“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乐的话,就应该从鼻子里充分吸进新鲜空气,而始终关闭你的嘴巴。”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祸从口出,多少怨恨,多少矛盾,都离不开这个“口”。
朋友小李,在单位做销售,业绩不错。
可是,单位选拔销售主管,业绩第一的他,却落选了。
原来,有一次晚上加班,小李和几个同事闲聊了两句销售经理的闲话,说经理为人有些刻板。
这个事情,后来传到了经理的耳朵里,经理对小李就有了看法。
后来,小李通过别人才知道,本来销售主管的职位,经理是准备留给他的。
古人告诫我们“三人成虎”,不该说的不要说,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别人是敌是友。
管住嘴,就管住了你的事业,也留住了你的福气。
不说大话
德国有句谚语:
“说大话者,决不会是大实行家。”
大话好说,事却难做。
有一次,子路谈到自己家乡卞地的事,说那里有兄弟两个。
老大叫卞敬,家里有钱,但是本人却很小气奸诈。
有一次,老大为了骗仆人多做事,就对他们说道:“只要你们肯为我拼命干活,年终每人赏钱50贯!”
结果年终,辛苦努力了一整年的仆人,却只得到了5贯钱。
老二叫卞武,也喜欢吹牛。
一天,他向泉地的刘老汉求亲,对人家说道:“老伯,在卞地,我家的院落最大,站在房门口,都看不清楚院墙。如果你女儿嫁给我,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
实际上,经过刘老汉打探,卞武实际上就是个败家子。
父母去世后,分得的家产也基本被他败光了,现在,就只剩下三间空房,连个院子都没有。
说完家乡的事,子路就问老师孔子:
“有些人好说大话,说了不兑现、不负责。对此,老师是怎样看待的?”
孔子回答说: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意思就是说,好说大话的人,让他们做事就更难了。
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海阔天空,却不愿意做好手边的事,兑现自己的诺言。
他们活在谎言编织的世界里,最终作茧自缚。
做人,当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否则,失信于人,不仅失去了人心,还会白白成为他人的笑柄。
做人,先从好好说话开始。
不说抱怨的话,不说闲话,也不说空话。
做人有尺,说话有度,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