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老大的语文老师第一次找我时的惊慌失措。
那是刚上一年级第四个星期的周一。我接娃放学,今天因为足球课,娃放学的时间比平常晚,到了门口,我看到一个可能40多将近50岁的妇人领着我家娃站在门口。我有预感,她是语文老师。而她找我,绝对不是为了当我的面夸奖我家孩子。
果然,语文老师把孩子交给我,娃走到我的身后,接着便开始跟我说娃在学校里的表现,她先给了我的一个建议,说娃的字需要练一练了。对此我深表同意。娃刚开始写字,那字写得能让一个老母亲吐血三升。老师又说娃上课的时候有点不够专心,有点小动作。听了老师的描述,似乎娃在学校没啥表现好的地方,我感受到内心涌起了一股羞愧,又夹杂着一些失落,心情很是复杂。
结束谈话,我回头看到娃在我后面低着头,有点扭捏。我知道语文老师的话他都听了去,我有一点失望,幸好我并不是爆脾气妈妈,我拉着他的手,静静地往回走。一路上,我都在思考,该怎么告诉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字要好好写呢?我的脑子一头乱麻,似乎找不到什么好的方法。
偏偏接下来还有一节跆拳道,我把他送到道馆,他进去练习,我在门外等着。我的面色凝重可能是写在了脸上。道馆外面还有几位家长,有位家长见我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便问我,你家娃几年级?我本来不想聊天,但是我又不擅长拒绝,于是我只好说,一年级。
家长说,那难怪了,看你一脸地忧心忡忡。
我有点自叹不如,学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学,在读心术这块他们都比我强,我依然还是很容易就被人看透。我只得打个哈哈说:哈哈,这都被你看出来了啊。家长说,是啊,现在的一年级真不容易。老师抓得紧,要求高,总觉得交到他们手里的孩子就该啥啥都会,而孩子呢,确实有抢跑的,如果自家娃反应慢,那操碎了心的就是家长。
我听她似乎颇有心得,便把板凳往她近前挪了挪,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果然,她见我很有兴趣,便问我,你家没有上幼小衔接吧?我点头称是,并问她,你家娃几年级。她说,四年级了。
我一听,兴趣更浓。我当时那个状态,非常需要过来人帮我出出主意,指点指点迷津。我知道,提问最容易让谈话继续下去,于是我问,那你家一年级的时候咋过的呀?
这一问,果然打开了这位家长的话匣子。她说,回想起来,我觉得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有点被老师带偏了。
我忙问:怎么回事?
她说:一年级的孩子懂个啥。我家当时也是经常被老师找。咱们这届家长不好当,公司里被领导批,孩子上个学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哎。
我连连点头。
她又继续说,现在搞家校合作,大事小事都恨不得让家长把娃安排得妥妥的。幼儿园的时候做手工,那哪是孩子做手工,分明就是家长在做嘛。好不容易娃上了一年级,那跟家长上一年级有啥区别?不仅要求娃写作业看着,作业写完要检查签字,检查完了还要拍照上传。娃一旦在学校表现不好,立马就找家长,搞得好像家长都不用上班似的。
我听了深有感触,可光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啊,于是我说,是啊,要不是我不用上班,娃还真搞不过来。今天老师批评我家,说上课有小动作,字也写得难看。
说完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家长一听便说:嗯,你别被老师的话吓到了,我家老大适应得也慢,老师当时也总催我。我为此,跟孩子犟过好几次,打过几次呢,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后悔。娃适应一年级的过程其实很不容易。你想呀,刚从幼儿园毕业,进入一个陌生的学校,一个新朋友也不认识,上课就得坐好、保持安静,你想想你一年级的时候,是怎么过的?
她一提醒,我仿佛重回了我的一年级。我记得的画面是这样的:首先是桌子太高了,我都不知道书包应该放在那里,只是觉得一排排的桌子很挤,讲台上那个高大的班主任,让我既感到陌生,又感到畏惧,作为一个孩子,上一年级的感受确实不怎么样。我回忆完自己的画面,突然意识到,众多小时候的记忆大部分都忘记了,但一年级入学的画面一直没有忘记,这说明我的情绪一定是被唤起了的。因为只有情绪记忆才能够形成画面感,久久地留在脑海里,不会散去。
对方又说:是吧?你想想你家娃现在就跟你是一模一样的感受。在适应的过程中,娃其实是需要稳定的父母好好地引导的,谁也不想老师批评完,再回家被家长修理一顿是不?那孩子得多难熬?他如果被老师批评不专心,字写得差,那就说明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老师的意思,其实是希望家长能够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难。而我当初因为娃表现不好,觉得丢脸,就开始跟娃杠上了。这不是站到娃的对立面去了吗?
听了她的话,我竟然有点豁然开朗了!亏我自己还学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学,这么简单的道理,我竟然想不明白。
她继续说:我们跟娃多少年的交情了,那老师又跟娃认识几天。他们能有我们理解孩子吗?我们怎么能因为一个外人,而伤害了跟娃的关系呢?所以呀,我们要做的,就是跟娃保持统一战线,跟他一起打败困难,而不是跟困难一起,打败娃。
这话真是醍醐灌顶!心里为这个妈妈的睿智连连赞叹,能够说出这么简洁又充满哲理的话,她对孩子的一年级肯定深有感触。
后面又聊了一些我差不多忘记了,但是那句:跟娃站在一起打败困难,而不是跟困难一起打败娃,我一直记忆犹新。
这应该是娃一年级后,我收到的最好的建议了。
娃从道馆出来,我之前的阴霾一扫而空。当我心里不再忧虑,而是下定决心要给娃提供帮助,我发现,我能比较正确地看待老师的建议和反馈了。当然这之后,老师还是偶尔会提醒我孩子表现,我的心绪竟然不那么容易被老师搅动了,娃的进步也越来越明显。
后来孩子同学的妈妈也有来找我聊天,跟我聊孩子在学校被批评或者是学习不行。我都会把那位四年级家长的话转述给他们,而她们也都会跟我说,真是醍醐灌顶!
送大家一首小诗,但愿我们都能有一颗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