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腾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来

2022年10月16日01:09:02 资讯 1313

大河奔腾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来 - 天天要闻

大河奔腾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来 - 天天要闻

由冰川融雪、泉水和大气降水补给的党河,一路倾泻而下,离开肃北50公里后,通过“引党济红”工程,以调水的方式来到阿克塞县红柳湾镇,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牧农民群众产生交集。

大河奔腾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来 - 天天要闻

阿克塞苦水久已

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的阿克塞县,处于内陆荒漠腹地,是酒泉“最渴”的受水区之一,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牧农民群众急在水上,也盼在水上。

从阿克塞建县至20世纪90年代初,40多年间,群众的生活条件一直没有改善。看病难、上学难,尤其是吃水难,这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在阿克塞县博罗转井镇,人们或打井取水,或背水吃。这水虽然苦涩、杂质较多,却是当地居民和牧群的命根子。

经济社会要发展,必须补齐民生短板。搬迁成为当地居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最优选择。1995年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阿克塞县政府由博罗转井镇迁至几十公里外的红柳湾镇

1996年初,新县城建设工作全面启动。1998年,阿克塞县城正式从博罗转井镇整体迁入红柳湾镇。

在阿克塞县南部,哈尔腾谷地地表径流多达4.26亿立方米,而在北部人口集中经济较发达的生产生活区域却仅有0.54亿立方米的径流量。

阿克塞水资源分布分散,利用困难,导致红柳湾镇水资源短缺。搬迁后,水资源短缺依旧是制约这片土地谋求发展的重要因素。

大河奔腾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来 - 天天要闻

引得一泓清水

2000年,阿克塞县决心向“苦水”宣战,先后投资3.2亿元,相继建成阿克塞沟、三个泉子饮水工程及最重要的“引党济红”工程。

自此,阿克塞不再“愁水”,祖祖辈辈因水而困的牧农民群众,彻底告别了饮用苦水的生活。

“水资源对阿克塞生存条件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搬迁到新县城,是党河水养育了我们。”在老县城居住生活过的阿克塞县文旅局干部陈德胜感叹道。

作为阿克塞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引党济红”项目于2000年3月全面开工,2001年7月正式通水。甘甜的党河水缓解了新县城严重缺水的情况,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

同年,阿克塞县水务局作为甘肃省第一家少数民族自治县水务局正式成立,从而结束了该县长达40多年“多龙管水”的历史,形成了“一龙管水、团结治水、合力兴水”的崭新格局。受益于此,阿克塞县大力推进全县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建立了水源—水厂—水龙头—排水—治污一条龙排水机制。

大部分农牧区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后,阿克塞县引水重点由“解困型”转向“安全型”。为使“引党济红”项目发挥更大效益,阿克塞县实行联网调配,统筹水资源管理,走出了一条工农兼顾、城乡结合、资源合理配置、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在解决城市群众用水的基础上,阿克塞县逐步开工建设牧区人畜饮水工程,使牧区牧民告别了祖祖辈辈吃水靠“人背畜驮”的历史。

2013年,阿克塞县红柳湾镇加尔乌宗村燕丹图牧农民用上了自来水,实现了饮水安全。这也意味着,这座草原新城在清与浊、甜与苦的饮水安全战斗中,取得历史性胜利。

20余载奋进,阿克塞县用水格局变了模样。

大河奔腾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来 - 天天要闻

从“水瓶颈”变为“水支撑”

在红柳湾镇,党河停下了脚步,汇聚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水库或者景观湖泊,持续涵养生态、惠济民生。

今年9月中旬,位于阿克塞县城北、西环城林带及金山湖水库周边,总投资1112万元的阿克塞县民族村健走步道建设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为群众户外休闲健身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设施和安全保障。

在阿克塞县城,金山湖的出现正是新时期阿克塞县治水兴水护水的生动写照。抬头绿意盎然,低头湖水清澈,候鸟成群、绿树环绕,宛如天空之镜。在这里,水与绿意相伴,人与水共生,俨然一幅绿水围城、城水相依的美好图景。

民生期许殷殷,治水未有穷期。从“引生命之源润民生”到“固生产之要稳饭碗”;从“筑生态之基润万物”到“绘就塞上明珠美丽生态新画卷”……一路走来,阿克塞县推动水利基础建设向基层延伸覆盖。

兴水的脚步不曾停歇。阿克塞大地上,与水有关的故事还在继续。

阿克塞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阿克塞县将聚焦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领域突出问题,配合做好引哈济党、水电资源梯级开发,实施好苏干湖调水、县城水系连通等项目,形成党河、哈尔腾河双水源供水保障体系。

用水的变化带动了阿克塞县人民生活方式的整体跃升。得益于阿克塞县近年来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阿克塞县民族新村居民住房改造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老县城搬迁群众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6年开始,阿克塞县组织实施民族新村居民住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11亿元,总体改造396户,将民族村原有住房改造成二层别墅区,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220平方米。

“过去,也想定居在城镇,但当时条件所限,不能如愿。”在当地生活了60多年的哈萨克族老人库力达尔回忆,从前,一年四季都在毡房里生活,一顶老旧的毡房就是家的全部。

彼时阿克塞县牧民普遍散居在各个草场,住毡房、点油灯,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时至今日,在博罗转井老县城阿克塞记忆馆内,能看到这样一组照片,一张是人背畜驮、肩扛手提的打水场面,另一张则是清水入户、幸福流淌的用水日常,新旧对比十分强烈。

从担水到打井,从净水难求再到自来水入户,生活改天换地。现在,库力达尔一家人,在城里住着别墅,山里养着牛羊,屋内煮着醇香的奶茶……“这样的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库力达尔老人感慨道。

由“饮水难”到“饮水甜”,阿克塞县增进民生福祉的决心从未改变。近年来,按照“城市化、高起点、强辐射”的要求,阿克塞县围绕“路、水、电、站、场、线、房、旅游”等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市政设施,提升城市品位。

从毡房到别墅,今天的阿克塞县牧农民群众的生活实现了“三级跳”,这些都是阿克塞县落实各项民族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为县城搬迁24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留下的生动注脚。

今时今日,在党河水的滋养下,阿克塞家家户户奶茶飘香,生活滋味幸福绵长。

(酒泉融媒记者:范昊帆 朱亚龙 陈柳 李世涛 钱霄)

责任编辑:李雪锋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