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之变
2018年3月底,因机构改革,我从一名“盐业人”变成了一名“食药人”。当时,我分配的单位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管局龙舟坪监管所。
5月15日,在这个还有些陌生的岗位,第一次参加鲜肉市场专项整治,心里一片茫然。
头天下午,我问同事需要注意什么,因为到所里时间短,业务还不熟悉,心里没底。“没什么要注意的,就是明天你自己机灵点儿,跟在后面,看见情况不对就跑远点。”同事一本正经地说道。
我们迎着朝阳分别到4个农贸市场和有鲜肉销售的超市逐户进行检查。头天晚上想象的针锋相对、刀光剑影根本没有出现,经营户都很淡定和配合地接受检查,我一直忐忑的心也渐渐放下了。
同事们穿着制服,一边认真但速度飞快地检查猪肉酮体上的“两章”,查阅票据,看鲜肉来源、“两证一报告”、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情况,一边对经营户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宣传,遇上健康证要过期的,就从包里拿出免费健康体检证明,手脚麻利地帮忙开好后交给对方,并叮嘱他们及时去办理。果然都是“老江湖”啊!我想,一个鲜肉摊点的检查就有这么多“手脚”,这工作可真不容易。
检查结束后,我问同事昨天为何吓唬我,他笑嘻嘻地说:“我可没骗你,当初食药局刚成立那会儿,我们遇到两个猪贩子,怀疑有问题去询问,结果别人推起车子就跑,手里的砍骨刀寒光闪闪的,个个五大三粗,可吓人了。这几年过去了,我们食品安全监管有成效,市场规范了,大家才这么配合的。”“他们为什么会那样?”“他们很反感穿制服的,以为是找他们收管理费的!”
经营者面对市场监管人员从“一见就跑”的抵触到现在“自觉接受”的配合,也从侧面反映出执法环境、营商环境的好转。
二、理念之变
转眼到了2019年3月,响应国家大市场大跨越发展要求,市场监管局应运而生,我又从“食药人”变成了“市场监管人”。这一年,局里针对市场上日益增多的腊肉制品,开始对猪肉市场全面规范整治,开启了新的模式、新的征程。
领导接手了移交来的几个腊肉案子,其中一个当事人陈述申辩时说的话,我印象十分深刻。她说:“我就在家里熏几块腊肉来卖,怎么就犯法了呢?我们农村不都是这样搞的吗?也没有人告诉我不能卖啊?”是啊,在办案的同时大家也在思考,怎样解决老百姓不知法的问题,怎样让腊肉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
局里开始围绕肉制品重大风险防范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来理思路、想办法。我们多次邀请专家来给这些经营户现场指导规划,督促他们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法经营,同时采用多种方式让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企业,引导市场主体守法经营。
一位老同志对我说:小曾,时代变了,机构变了,我们的人和我们的工作也要变。怎样从旧的“压制式”管理和“强势执法”中解脱出来,正确处理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达到“管优而不乱”的目的,腊肉市场监管让我们迈出了“理念之变”的重要一步。
三、格局之变
长阳柴火烟熏腊肉历史悠久,深受楚文化影响,具有色、香、味俱佳和较易保存的特点。随着近几年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已行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几年时间,全县腊肉生产获证企业从最初的两三家发展到近30家,县城区现有4家冷鲜肉供应单位,3家定点屠宰厂,年产生猪约60万头,冷库面积约5.4万余平方米。从生猪养殖到腊肉制品生产,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离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还相差甚远,如何做大做强,是广大养殖户和生产经营者非常关切的问题。而作为地方特色产业,腊肉制品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数以万计的农户和数十家经营实体的切身利益。
在我们这样一个山区少数民族县,要发展经济,只注重监管和执法是不够的,还要壮大市场主体体量、培育优势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我和同事们一道,彻底摒弃过去管理小商小贩时形成的狭隘市场观念,树立全新的大开放、大流通、大竞争、大服务的大市场观念,为全面构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努力。
“全县食品行业上下游大小企业必须加强供需对接和信息交流,讲合作、讲互动、抱团取暖,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这是我们经过思考和座谈达成的共识。2020年末,我们明确了“建协会、订团标、亮品牌”和振兴“清江味道”品牌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走访调研,摸清行业主体存量、分布情况和产业发展现状,我们起草了“长阳腊肉”“长阳香肠”团体标准草案,为协会专业分会的成立与品牌打造奠定了基础。
2021年底,几年的忙碌终于开花结果,长阳腊肉制品行业分会成立了;2022年6月10日召开了团体标准专家评审会。从此,长阳散落各乡镇的肉制品生产经营户都有了“娘家”,这无疑将在实现标准化生产、强化行业自律、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相信“清江味道”会在全国遍地开花。
作者: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曾俊杰
朗诵:湖北广播电视台楚天交通广播主持人 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