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2022年10月01日02:24:36 资讯 1785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 天天要闻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六月,太武帝下诏处死他最亲密的战友,朝中第一汉臣司徒崔浩,并诛杀了他的三族。受其牵连被灭族的还有崔浩的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等北方汉人大族,北方汉人士族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崔浩被杀于太武帝亲征刘宋前三个月,在南征前夕的关键时刻,太武帝为什么处死了自己最信任的心腹亲信?聪明绝顶的崔浩为何会落了个被灭族的凄惨下场呢?

这事儿要从崔浩接受的一项工作说起。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 天天要闻

神䴥二年(429年),太武帝召集崔浩等文臣学士宣布开馆修史,以崔浩为修史负责人,此时距离北魏开国已经四十六年了。修史是我国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每个王朝不但要修本朝的国史,还要修前朝的史书,各种起居注、实录、国史,五花八门。

建立北魏的鲜卑拓跋部发迹于天寒地冻的大兴安岭,他们没有文字,平时全靠结绳记事。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殊生存环境,使得他们并不重视修史工作。

北魏建国后,由于道武帝拓跋珪处处学习借鉴汉文化,将修史这个中原王朝的优良传统也学了过去。早在北魏初年,道武帝就曾任命著作郎邓渊编写北魏的国史《代记》。

邓渊是名将之后,博览群书,对鲜卑拓跋部的旧事非常了解,道武帝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这才将修史的重任交给他。

邓渊在担任著作郎的十年间专心修史,他将鲜卑人口口相传的《代歌》进行整理扩写,计划写成一部系统全面的北魏国史。不过邓渊只编写了十卷,内容也非常简略,类似于大事记,只能算是史料汇编,离成书尚早。

邓渊后来因故被赐死,修史工作陷入了停滞,成了北魏第一烂尾工程。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 天天要闻

道武帝死后,即位的明元帝忙于拨乱反正,征战四方,无暇顾及修史工作。一直到太武帝神䴥二年再次启动修史,钦点第一汉臣崔浩负责工作。崔浩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这可是留名青史的绝好机会,古往今来能领衔修史是文臣的最高荣誉,唐以后更是形成了由宰相领衔修史的惯例。

踌躇满志的崔浩很快便建起了修史团队,中书侍郎高允、散骑常侍张伟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另外他的弟弟崔览、高谠、邓颖、晁继、范亨和黄辅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崔浩这次修史是在邓渊《代记》的基础上进行扩写,他和邓渊是多年的同事和好友,俩人关系很好,但崔浩并不满意邓渊的《代记》。崔浩认为邓渊的书过于简略,只记载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起居,而且也没有完善的体例,不像是一部史书,最多也就是史料汇编。

他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史料汇编写成真正的史书,这是一个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他发誓他要超越邓渊,写出一部能够流传后世的北魏国史。

经过十年的潜心撰写,崔浩的修史团队终于编成了一部三十卷的北魏国史,取名《国书》。书成之后崔浩非常得意,有点膨胀了。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 天天要闻

不但他膨胀了,就连他的助手们也膨胀了。有两个下属就拍崔浩马屁,请求为崔浩树碑立传,歌颂他修史的丰功伟绩。他们突发奇想,提出将国史原文刻在石碑上公开展示,广泛宣传。

当时太武帝在外带兵征战,不在平城,只有太子拓跋晃留守平城留台。崔浩向太子汇报了此事,太子也表示认可。

有了太子的认可,崔浩心里有谱了。一向以“张良”自居,聪明绝顶的崔浩这次终于走了一生中最臭的一步棋,他不但没有反对下属们的建议,反而大为赞赏。崔浩主动命人在东郊东三里修了一片碑林,规模宏大,据说耗费三百万人工劳力才建成。

碑林地处街区大道之中,非常醒目,吸引了众多百姓前去围观,非常高调张扬。

国史碑林在平城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几乎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崔浩听说后非常得意,陶醉在功成名就的梦幻之中,浑然不知大祸已经临头了。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 天天要闻

他似乎忘了太武帝此时还在外地东征西讨,而留守平城的太子拓跋晃对他并不友好,两人之间有着很深的积怨。当初崔浩强力推行灭佛,和虔诚的佛教徒太子拓跋晃产生了直接的冲突,拓跋晃对他恨之入骨。拓跋晃的东宫又聚集了一批反对崔浩的政敌,这帮人无时无刻不在监视崔浩的一举一动,处心积虑寻找他的黑材料。

这次崔浩的大动作第一时间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帮人迫不及待跑去观看那些记载了国史原文的石碑。这一看不要紧,真让他们看出问题来了。

原来,得意忘形的崔浩在修史时,居然记载了大量拓跋部早期摆不上台面的丑闻,例如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娶了自己儿媳妇,道武帝娶了自己姨妈等等。

这帮政敌指控崔浩“揭露家丑、暴扬国恶”,亵渎大魏列祖列宗,大逆不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毫无疑问崔浩丢了大魏皇室的脸,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很快有人便把这事儿汇报给了太武帝,在详细了解了情况后,太武帝震怒了。他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拓跋皇族的颜面彻底扫地,这对全国军民的军心士气将会是沉重地打击,影响极其恶劣。

太武帝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崔浩的修史团队全部逮捕下狱,迅速审讯问罪。

当抓人的士兵冲进崔府大门时,崔浩傻眼了。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 天天要闻

在后面的两个月里,太武帝一直在考虑如何处置崔浩,他有点犹豫不决。

崔浩和太武帝的交情非常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两人经常促膝长谈共商大计,亲密无间。太武帝对崔浩也是言听计从,推心置腹,非常信任。靠着太武帝的宠信,崔浩扶摇直上,一路做到了司徒的高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也是汉人官员的领袖。

对于这样一位心腹重臣,左膀右臂,太武帝确实不忍心杀他。

但是——

太武帝毕竟是太武帝,他不是明元帝,他的词典里没有“妇人之仁”这样的词,雷厉风行,杀伐果决是他的底色。崔浩这次给他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令他颜面扫地,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他给了崔浩至高无上的尊崇和礼遇,而崔浩的所作所为却令他万分失望和愤怒。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 天天要闻

太武帝和崔浩,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被视为主明臣直的君臣佳话。

他们俩的关系真的有那么好吗?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其实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太武帝早就对崔浩产生了不满。早在崔浩奉命修史的第二年秋天,他就曾惹怒过太武帝。

那一次不光是太武帝对他不满,从太子拓跋晃到朝廷里的鲜卑贵族都对崔浩恨之入骨。

他的悲惨结局从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 天天要闻

资讯分类资讯推荐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 天天要闻

范玮琪力挺陈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来,好姐妹makiyo也补刀

#陈建州风波牵连多位明星#近期,台湾省艺人陈建州性骚扰事件越演越烈,已经有三位女艺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涩会美眉妖娇出来指控陈建州对她们的性骚扰行为。陈建州妻子范玮琪则发文力挺老公。范玮琪发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带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一战华工的珍贵照片

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 天天要闻

阳后还有这个后遗症,向风而行征文

#头条创作挑战赛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记#​#电视剧向风而来行征文#​最近我右侧的眼睛好难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觉看东西不太清楚,视力下降很明显,头也晕晕的,闷闷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阳后有没有这个症状。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 天天要闻

北大高材生感叹道:“这辈子我就没说过几次真话!”

我有一个姓于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于。老于今年五七多岁,北大毕业,清华读的硕士,北师大读的博士,妥妥的学霸。他现在是一家厅级单位的副总工,待遇也不错。在我们这些人眼里,那可是人中龙凤,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后,大家照例吹捧这位学霸朋友。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 天天要闻

画家把字画作价3万放老板店里寄卖,老板索要2成佣金,被画家拒绝

街上有那种卖字画的店铺,这种店铺非常的少,因为懂画的人也少。店铺的老板是个爱画之人,不是名家的画,只要是画的好,价格合适,他也会收下,或者帮忙寄卖。王立是一名没有任何名气的画家,经常会拿一些画到店里寄卖,几百到几千的价格都有。这一天,王立又拿来一幅画,说是要寄卖。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 天天要闻

04年辽宁老汉捡石头修猪圈,发现"白发人头",专家赶来:终于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节目被网友们重新翻出来,比如《今日说法》,网友们甚至还列出了必看节目单。说到必看的“电子榨菜”,网友们纷纷调侃起了一档节目,它十分喜欢以农村口耳相传的惊悚故事为开头,经过不断的探索,最终以科学的手段解释灵异现象,它就是《走近科学》。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 天天要闻

运河拾韵:爱的波涛(十三) || 朱钧贤

作者:朱钧贤 摄影:竹叶青“老板,还有什么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时止步,愕然的转过身来。徐文琪将手中的钢笔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视了她们一眼,道:“还有几个问题要对你讲一讲,我们饭店是食品服务性质的,首先必须要求清洁和卫生,还有的是要注意服务态度必须热情周到,使客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