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海拾贝
云中松鹤天海拾贝(五十六)
从“公与私”角度
看人生不同层次的追求
【引言】人要存活于世,都须既要“为了自己”,还需要兼顾“环境”,其实际就是既要考虑“私”,还要考虑“公”的问题。今天,我们从“公与私”的角度来审视一下人类,看看按“公与私”的标准,人类可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的人是:纯粹(相对)“自私”的人。此类人与一般动物没有区别,但是在中国人中很少,在资本主义国家很多,因为此类人信奉弱肉强食,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做事十分刻薄;这些人一般没有真心朋友,而且忘恩负义(实际他们从来也不认可道义与感恩);
第二个层次的人是:“自私”占其“欲望”的成分很多,“为公”所占的比例很少。此类人的“素质”高于一般动物,有一定“人”的德性与社会教化,或是为了“自己”而不得不为他人付出等,而且此类人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较大,亟待教化与社会引导;
第三个层次的人是:“自私”与“为公”占其欲望的比例,基本平等。此类人一般喜欢兼顾“为公”与“自私”两方面,故多数时间显得“左右逢源”,但此类人数“很少”,因为“公私平等”很难办到;此类人属于“骑墙派”与“小聪明群体”,既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也是最不讲“人性”与“德性”的人群,可这类人,往往“头三脚可以”。
第四个层次的人是:“为公”占其“欲望”的成分多,“自私”占其“欲望”的成分少。此类人一般来说基本都脱离了“动物的野蛮与兽性”,多数人能倡导“人文关怀”与“天地合一”的思想;由于此类人的“境界超越了一般人”,所以此类人的数量相对较少,但比第三个层次的人要多得多;尤其是在信奉佛教与儒家思想的国家,此类人比较多;
第五个层次的人是:纯粹(相对)“为公”的人。此类人已达到了“超凡脱俗”与“天下为公”的最高“境界”。这些人在“第一类人”(自私自利者)眼里多是“神经病”或“吹牛逼”“不靠谱”等;而“第一类人”在此类人眼中多是“无知”“未开化”,甚至视为如同于“禽兽”“动物”。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一个人欲望中“公”与“私”成分的多少,与一个人的出生、贫富、经历、教育、认知与磨难等有关;因为一个人的人生观、社会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主要都在“后天”生活与劳动实践中形成的,而非“天生如此”,故自古以来,国内外历代思想家、圣贤与伟人都强调“教化”与“引导”;从没因为人与人的“人生观”不同,而放弃对愚昧及未开化人的“教化”,此乃“普度众生”。
故,针对以上“公与私”的分类,你感觉自己属于哪一类?你又向往哪一类?你就会知道人生“公与私不同选择”的利与弊,也可以明白自己适合在什么社会与群体中生存发展,同时也明了自己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
果真如此,我们才能活成一个既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而且自己认为有人生意义的“人”!
(作者:云中松鹤,2022年9月21日晚上,写于北京)
特别声明:
鼎新智库今日头条号,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允嘉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飞主任
若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擅自转发《云中松鹤天海拾贝》文章,一经发现,根据情况,可随时发起法律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