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也正是诞生于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它的设计者,就是北洋大学教授、杰出的机械工程和材料专家邓曰谟。
邓曰谟,机械工程和材料专家,电机专家,教育家。于1925年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水力发电机;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全能材料试验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主持了一系列水利工程的设计及水利机械、矿山机械的研制。在动力机械工程、钢铁及轻金属合金、材料性能试验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艺,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成就。
1934年,北洋工学院成立了“国立北洋大学飞机工程研究会”,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专门拨给学校一架德国制造的Fock Wulf飞机,以供研究仿制。当时飞机制造在国内尚属空白,被说成是“非洋人不可”,而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工艺异常复杂,自主制造飞机发动机被看作是“异想天开”的举动。面对挑战与质疑,邓曰谟毅然挑起大梁,主持承担了飞机发动机的试制工作。
邓曰谟先生承担了飞机发动机的试制工作
校长李书田惜才爱才,出面找到天津中国银行经理,解决了研究经费的燃眉之急。邓曰谟和他的助手们一起,从铸造合金入手,自己动手冶炼,用了两年时间,试验数百次,终于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使铸造合金在强度、硬度、表面性能方面的技术指标达到了美国标准。接着他们开始逐一钻研,仿制发动机零件:把发动机件取下一件,仿造一件,首先进行试验室台架试验,然后进行实物运转试验。邓曰谟把仿造的机件装在原机上“开车”试验,比较其性能差距,并加以改进。最终,整个原机零件都替换成了自制零件,自制发动机在马力、转速、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甚至超越了德机水平,试制取得了完全成功,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由此诞生。